第163章 快乐的皇帝第2/4页

完全统一的部署,组织相当松散,时散时复。

    仅仅只有成立时候的十三条条例不变。

    但最特别的,还是因为它的运行机制。诸如承商制、保商制、总商制、揽商制还是公行等等,本质上就是清政府确保实行以商制夷,确保税收的方式而已。

    一面规范对外贸易市场,一面实现利益最大化。

    弘昼又拿出碳笔自己瞎琢磨着写,等到辅国公等人过来之后,几个臭皮匠一起细思妙计。这世上没有真正的俗人,谁都是爱钱的。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孩子虽然养尊处优,日子从来不愁,但是头上一度主张不铺张浪费。所以除了幼年时候,亦或者个别受宠之人,就算不会精打细算,但也不至于像话本里的普通富商子弟一样毫无头脑,随意挥霍。

    宫门外的侍卫们得了令下,对于上门一些无关紧要的,或是后宫小事都会推了。当然也不敢随意得罪人,不着紧的都会自己记着,回头给皇上禀报。

    当今圣上想要发展商行,底下的人当时就走动起来。

    别说什么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等的话,这都是为了阶级层次而糊弄百姓捣鼓的思想禁锢。就如世界有百行,行行出状元一样。只要你肯努力,就是乞丐也能被丢去西北支援。其中最有出息的那个代表,勤奋肯干,思想转变之后还跟着走入了干部阶级。无论是身份还是个人,从里到外都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尤其是现在这位皇帝还在主张,底下的人也有了思想上的转变,脑子灵活的还会主动请缨介绍熟识的擅长经商之人。

    这些人弘昼不可能谁都见,他叫了几个对这点擅长的下去,另外再将回信封好,重新送到另一边的胤礽手里。

    弘昼最早就在学业等上面下功夫,登基后农业在慢慢发展。如今商业紧跟其后的同时,胤禟偶尔送来的交流信中还掺杂了军事方面的私货和情况。

    早在听到胤禟还有研究兵器上的天赋,弘昼并没有太过在意。毕竟如果真的有人认真专研并以运用,那大清就算要亡,姿态也没有那么凄惨窘迫。直到看见传说中的鸟木仓大炮,弘昼心里才有了概念和影子。这个影子,促使本来只是经商伙伴的叔侄二人愈发亲近。

    又或者说,九叔甚至比十四叔还要亲近。

    或许是之前的夺嫡过于凶残,康熙当时的心态和作为有所转变,这也使得底下的儿子们处境和想法随之变动。胤禟卡在兄弟的中间,他不是嫡,也非最得宠。身为宜妃的儿子,虽然很得额涅的宠爱,但因为生性贪玩也不像嫡兄胤祺稳重,所以从小到大都被康熙说惯了。

    既然不求那张椅子,胤禟就有点自由小放飞。弘昼和他说话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时代或者年龄上的差异。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弘昼当了皇帝也依旧亲近,以至于战场上的八百里加急甚至还比不上他们叔侄的通信勤快有用。

    而这么频繁的书信,并不代表就是好事情,因为大家的想法不同。弘昼想要走到世界的前端,但这仅限于自己熟悉的区域。一个国家的强大,军事力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可问题再厉害的国家,再发达的兵器,打起来的时候依然会有牺牲和悲剧。

    从来都是走胜利之路的弘昼,他难以想象在文明复苏的环境里,却让自己的百姓血流成河。赢了,还有各个国家之间的纠缠以及之后的战争。输了,他更加愧对。

    与其一脚踏进沼泽里挣扎,还不如就保持一直以来的高高在上。当然他的旁观不是万事不做,相反他走的是另一条道路。

    经济、农业、文化等不断的冲击进步,大清的环境就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局中人只是感叹一声,但是局外人隔了两年再看,就总能发现其中的不同。如今国外都在搞思想文化革命,人人都在抨击愚昧和不公。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突然发现海的另一边有一片快乐的净土,心不心动?

    刺不刺激?

    想不想来?

    大清从来不弄宗教文化,再加上这些年佛教被驱赶出门,弘昼时常看到的是新的文化和思想。每年前仆后继的传教士们传教结果都不顺畅,呆得住的都是有文化的人,呆不住的就会另寻之路。

    就弘昼所知,光是十三行来往的洋人里,有好些是来回几次之后就有了转变,甚至想要拖家带口的过来。

    正如科学院的签约合同,如同未来的居住许可证一样,弘昼还琢磨弄一个官方的条令下来。最好等外人的国家打的头破血流,回头看过来的时候大清已经完全奠定自己的基础,军事能力上也要将国土保卫的固若金汤才可以。

    这么说来嘛,东印度公司的□□走商就越发让他心动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63章 快乐的皇帝第2/4页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葬礼王爷很快乐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清穿葬礼王爷很快乐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