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廉价的劳动力第1/3页

    王青青做好了心里建设, 终于开口喊出了一嗓子,这第一句喊出来,后面就容易多了, 她声音清脆笑容和煦,卖的假领子又是非常实用的东西,生意不要太好, 不过才走了两三节车厢, 带在身上的一挎包货物就已经销光了。

    这年头国家穷, 生产力还底下, 国内人口又高速爆发式增长, 各种的日常消耗用品都是供不应求,一些单位里指标少,给职工们发布票都能发出“一市寸”的面额, 一市寸布票能干啥?做块儿手绢都不够。

    布匹不够是棉花产量低, 做棉被棉衣都要棉花,棉花票比布票更难得,想要加大棉花产量, 就得扩大种植面积, 土地就那么多,棉花种得多了粮食就种得少, 粮食一少种, 又有许多民众要饿肚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国家也费了劲儿, 领导人亲自发出指示, 要研制化纤布料用以补充市场缺失,化纤布料研制出来了,“的卡”“的确良”也确实耐穿耐磨又好看,民众们的接受度也高,然而,还是生产力低下的问题,领导人的设想全都落了空。

    本来打算作为布料市场的补充,解决布料稀缺问题的化纤料子,因为产量低且更耐穿,却成了比棉布更稀缺的资源,一尺细棉布卖三毛三分钱再加一尺布票,而一尺“的卡”要卖八毛五加一张布票再加一张工业券,产量低奠定了化纤料子在布料市场上的“霸主”地位,除了少数家境富裕者,普通民众是望尘莫及。

    在布料如此稀缺的程度下,假领子风靡全国也不是难以理解的事儿了。做一条假领子也得一尺布,还有买布的钱和剪裁的手工成本,这个账谁都会算,成本一对比,王青青的假领子卖得确实不算贵,不要票,四毛钱一条,这么便宜,遇上不买那就是吃了亏。

    这年月,不要票的东西少见,火车站上卖的馒头烙饼不要粮票,哪怕比要粮票的贵上那么些许,也有许多坐火车的旅客在停车间隙下车去站台上大包大袋地买了不远千里提回家去。

    更何况王青青这花样繁多的假领子,更是广受旅客朋友的好评,自己买了三五条不算,还要给父母爱人,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捎带着买上些,这东西便宜又实用还放不坏,买回去送人也算得一件好礼物了。

    一趟列车十几节车厢,王青青还没把车厢全部巡上一遍,一麻袋的货物都已经卖光了,她找到了卖网兜的打了一声招呼,在下一站坐上了返程的列车,花了大半个月才做好的千把件假领子,才大半天的功夫就卖了个一干二净。

    等到吃完晚饭,看着被二妞理得整整齐齐拿细皮筋儿捆好的钞票,王青青觉着自己真的要发财了。

    铁路局效益高待遇好,普通职工们按等级拿工资,普遍从三十多块到六十多块不等,而其他单位里的普通职工,每月能拿三十多块钱就算好工资了,一个月才能挣十几块,二十多块钱的大有人在,对比起来,除了本钱,自己半个多月能挣差不多四百块。

    这四百块,别说是普通职工了,就连省城绝大多数的政|府干部都没有她工资高,她干半个来月,挣得钱顶得上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这收入,不可谓不高。

    火车上客流大,她的货物也不愁卖,只要能做出更多的产品,就能挣更多的钱,怎样才能做出更多的产品呢?王青青犯了愁。

    偏房里还堆着满满两间屋子的碎布头,二妞负责分拣,她负责裁剪缝制,虽然王青青已经尽可能地加快速度了,可毕竟人手太少,效率还是低得令人发指——干了半个月,就够一天卖的。

    要想提高产量,就得招揽人手帮忙,然王青青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特殊时期,一个弄不好,一顶“地主老财作风,剥|削阶级同志”的帽子戴到头上可不得了,雇人是不用想了,只能找亲友来帮忙。

    找谁好呢?都说财帛动人心,要是找来的人跟自己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244章 廉价的劳动力第1/3页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快穿之叫妈也没用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快穿之叫妈也没用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