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合一第4/4页

离谱。

    尤其是其他物价飞涨,但赵国人经营的笔墨纸砚却始终维持原本的价格。

    两相对比之下,让东梁百姓更加不满,甚至有人成群结队的去睿王府附近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睿王退位让贤。

    睿王不在东梁,没听见这些话,只能在听到消息的时候生气。

    睿王世子却正在睿王府中,将这些话听得清清楚楚。

    年轻的睿王世子还没在赵国手中吃过大亏,尚且没有睿王的‘修养’。

    他只知道,如果不是赵国太子,睿王就不会断腿。

    如果不是从赵国换了那么多的铜钱,都砸在手里,东梁不会突然出现这么大的乱子。

    如果不是赵国在东梁以极低的价格卖文房四宝,还免费教那些愚民认字,让那些愚民通过在赵国书坊中抄书的方式换钱,以至于更多的愚民热衷于认字抄书。

    那些愚民根本就不会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更不可能在睿王府外大声喊出那些话煽动人心。

    睿王世子怒发冲冠,不仅让人将睿王府外的百姓都抓进牢狱,还直接带人冲进赵国人开的书坊和笔墨纸砚铺子,将肉眼可见的所有东西都砸得稀碎。

    等到睿王百般纠结后,终于下定决心去求奇货城的时候,才得知奇货城已经将东梁睿王府列为拒绝往来人员。

    睿王满脸羞恼得被奇货城的驻军撵走,回到东梁后,才知道他的蠢儿子沉不住气之下做了什么蠢事。

    赵国人在东梁开的商铺已经人去楼空,赵国人连没被砸的货都懒得收拾,直接连夜赶回赵国。

    东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对睿王府的意见更大。

    许多百姓的亲人被睿王世子抓起来后就全无消息,生死不知,早就想去求睿王世子放人。

    刚好借着睿王逼走赵国人后导致的群情激奋,混在人群中去睿王府外打探消息。

    这次围在睿王府外的人,比上次多几倍还有余。

    东梁的乱子,以大多数人都没想到的方式结尾。

    睿王与睿王世子出府安抚百姓的时候,睿王世子再次于激动之下说错话。

    他故意告诉睿王府外的百姓,之前被他抓起来的人,已经全部被凌迟处死,还围在睿王府的愚民想要活命就赶紧回家,否则也统统抓起来凌迟。

    可怜睿王明明第一时间就发现不对劲,想要阻止睿王世子犯蠢,却因为腿脚不方便,追不上睿王世子。

    睿王的手指贴着睿王世子的手臂无力滑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睿王世子满脸怒火的推开他身前的士兵,企图吓退百姓,却被暴怒的百姓捅了个对穿。

    之后的事,一发而不可收拾。

    睿王就算挨了再多的毒打,‘修养’变得再怎么好,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亲儿子被普通百姓捅了个对穿,还能忍得住不发作。

    “杀了他!”睿王的声音尖锐到破碎。

    激动之下捅了睿王世子的百姓比任何人都慌,他甚至连插进睿王世子胸口的匕首都没能□□。

    听见睿王的声音后,他不管不顾的挥舞着拳头砸向身侧的士兵,嘶吼道,“睿王府要杀人了!快上!我们先杀了他们!”

    后面的百姓和其他位置的百姓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却都听见了睿王世子嚣张的话语,和睿王那声尖利的‘杀了他’。

    百姓们慌张中立刻信了人群中‘睿王府要杀人’的声音。

    有的人想要逃跑,有的人还在犹豫,也有家人被睿王世子抓起来,正满心绝望的的人,直接抄起手头的东西往护卫身上砸。

    睿王被活生生的砸死了。

    护卫也都是东梁人,甚至能在人群中看到熟悉的面孔,大多都不肯用刀刃对着百姓。

    他们虽然肯拼死护着睿王,却没法控制自己在各种拳打脚踢下始终不挪动地方,甚至还会被百姓主动拽开。

    缺了条小腿睿王却连逃跑都做不到。

    东梁消息传到赵国后,饶是早就预料到东梁早晚会出乱子的宋佩瑜也大吃一惊。

    他只是想通过经济压力逼着睿王继续朝赵国低头,进一步加大赵国对东梁的控制,却没想过,睿王和睿王世子竟然会同时在这件事中暴毙。

    睿王还有几个儿子,却都被睿王世子压得抬不起头,个个难当大任,别说出来组织大局安抚百姓,甚至连出睿王府的大门都不敢。

    很快便有谋士给睿王府的公子们献策,让公子们给赵国递降书,如果能抢在其他人之前,说不定运气好,还能继承睿王的王位。

    短短一天的之内,永和帝就收到了三封来自不同人的降书。

    自从东梁改称赵国佟郡,原睿王府的人全都迁往咸阳定居后,位于西梁的梁王越发看淡世事,甚至主动给咸阳递信,明示永和帝。

    大家有话好好说,千万别直接动手,他觉得咸阳是个不错的地方,很想将王府搬到咸阳。

    永和帝却不急,从‘叛臣’两个字贴在他身上开始,他称帝的路上就没留下过好名声。

    当初赵国打卫国的时候,周边国家也都对赵国多有声讨。

    虽然大多都是些‘趁人之危’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永和帝却很想在将双梁纳入赵国版图的过程中留下个好名声。

    也没什么特殊的想法或者执念,就是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拥有从来都没有的东西,试试是什么滋味。

    东梁的乱子已经人尽皆知,诸国都认定是赵国用了毒计,才让睿王父子死的那般窝囊。

    永和帝觉得自己很冤,却有口难言,没法解释太多。

    他决定看在梁王识趣的份上,多留西梁一段时间,等到赵国彻底将新纳入版图的佟郡理顺后,找个良辰吉日,再将西梁也纳入版图。

    在这之前,永和帝给梁王送去密信,要求梁王遣散一半的西梁军,或者将一半的西梁军‘租’给赵国,去赵燕边境驻守三年。

    梁王立刻给永和帝回信。

    他选择将西梁军‘租’给赵国三年。

    与此同时,梁王还特意在回信中强调,西梁的文官不够用,希望永和帝能‘借’他一些人。

    永和帝特意安排在咸阳也很有分量的世家子,如宋景明、穆清等人前往西梁,让梁王放心。

    已经有了默契的梁王与永和帝,关系好的如同蜜里调油。

    作为各国消息传到赵国的中转站,宋佩瑜常常会被两个人的日常通信腻到。

    尤其是梁王发现永和帝文化水平不高后,为了迁就永和帝,特意用格外简单常见的字来写信。

    宋佩瑜常常看到例如‘今天的花真美,可惜不能和你共赏。’这种话。

    不小心将梁王和永和帝的脸带入信中的场景,宋佩瑜顿时打了个哆嗦。

    宋佩瑜很快便将各国送来的信分别放好,只剩下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信来自燕国,没有特别指定给永和帝,宋佩瑜便可以过目后再给勤政殿送去。

    永和帝未必会亲自看这封信。

    门下中常侍会找个永和帝空闲的时间,在永和帝面前念一遍信上的内容,然后将永和帝的评语写在信上送回鸿胪寺。

    宋佩瑜再结合信的内容和上面评语给燕国回信。

    重奕眼角余光发现宋佩瑜已经不再有动作许久,立刻将匆匆翻过的武学基础随意扔在一边,大步走到宋佩瑜身侧,顺便瞥了眼信上的内容。

    燕国孝帝打算在四十五岁寿辰当天册立皇太子,想请重奕或者肃王去庆山行宫观礼。

    信的末尾还特意提起,希望能有宋氏的人也一同前去,孝帝想与宋氏解开昔年发生的误会。

    重奕的目光逐渐转深,眸中极快的闪过亮光,“我们去?”

    宋佩瑜立刻听出重奕语气中的兴趣,诧异的抬头看向重奕,“没想到你居然能记得,庆山行宫中的庆帝遗诏。”

    重奕伸手在宋佩瑜的耳垂上捏了捏,热气直吹宋佩瑜的另一只耳朵,“什么遗诏?”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04章 三合一第4/4页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乱世做权臣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我在乱世做权臣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