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三合一第3/4页



    当时他还以为昭和大长公主是想讨好太后。

    如今想来,对宋氏出手最疯狂的太后才是最大的笑话。

    太后可不是只有三皇子一个儿子,她还生下过七皇子,却在三皇子与七皇子同时遇到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救三皇子,放弃七皇子。

    宋佩瑜歪头靠在宋瑾瑜的肩上,沉默良久,才轻轻的点了点头,“我不会冲动行事。”

    他最多是找机会,好心提醒燕国太后,她这么多年一直在做认贼作子的好事。

    宋瑾瑜垂目间看到宋佩瑜眼中的光彩,就知道宋佩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他摇了摇头,抬头看向高处的牌位。

    从前他不告诉其他兄弟那封信,是因为他们如今已经远离燕国,就算是知道不为人知的往事,除了日夜惦记,什么都做不了。

    今日将这些事告诉狸奴,则是希望狸奴能在燕国保全自己。

    至于报仇,是他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不该由弟弟们背负。

    重奕还不知道,宋佩瑜知晓宋良辞之死的更多内情后,想去燕国的决心正空前坚决。

    宋佩瑜已经暗中决定,就算永和帝不打算让肃王或者重奕去燕国以身犯险,他也要主动上折子,请求去赴燕国的邀请。

    重奕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想去燕国的心思就格外迫切,半点都不比宋佩瑜差。

    永和帝望着燕国送来的信陷入沉思。

    从燕国与黎国、卫国在曾镇争夺金矿,将近两年不停增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后却血本无归,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后。

    燕国对待赵国的态度,就失去长久以来的强硬。

    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孝帝在信上写了什么,永和帝都是个无情的‘阅’字,也从来都不会亲自给孝帝回信。

    孝帝只给永和帝写过两封信,就停止了这个愚蠢的行为。

    后面再从燕国来赵国的信,基本都是两国鸿胪寺在交流。

    如今见到这封燕国孝帝请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去燕国,见证燕国册立太子仪式的邀请,永和帝竟然没觉得太意外。

    他不认为燕国会愚蠢到,等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到了燕国的地界后,就对赵国皇族和宋氏的人动手。

    赵燕边境刚增的那五万西梁军,可都是常年与外族对拼的精兵。

    除非孝帝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赵国全面开战,否则绝对不会做这等蠢事。

    永和帝大致在心中分析过利弊后,抬起眼皮看向重奕,以笃定的口吻道,“你想与狸奴同去?”

    重奕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我们不会在燕国久留。”

    永和帝哼笑,这不是废话,重奕想要在燕国久留,燕国也不会欢迎,说不定还会主动下逐客令。

    肃王端着酒杯,左看看重奕,右看看永和帝,主动打了个圆场。

    他能理解重奕想要带着宋佩瑜暂时离开咸阳的心思。

    也许是因为重奕三十之年将近,最近宋府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叫宋佩瑜回去。

    就算肃王能在勤政殿见到重奕后,已经不怎么去东宫,也有所耳闻。

    只说这个月,今日是三月十五,整个上半月,宋佩瑜似乎只在宫中留宿三日。

    朱雀的日子确实过于难熬了些。

    肃王唏嘘的摇了摇头,转头看向永和帝。

    他更能理解永和帝。

    连他都舍不得重奕离开咸阳,更何况是兄长。

    之前说什么都不肯让重奕带着宋佩瑜去平定吐谷浑之乱,也是因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重奕前科累累,等到战事平息后,恐怕又要在外面流连,说什么都不肯回咸阳。

    如今去燕国之事,一来,不是重奕想留多久就能留多久,二来,如今已经十分接近重奕心心念念的日子。

    到了日子后,说不定重奕才是那个最着急回咸阳的人。

    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倒戈向重奕的肃王,开口就是永和帝不爱听的话,“不如让朱雀和狸奴去看看燕国的诚意。”

    永和帝敲了敲桌子,不满的看向给他拖后腿的肃王。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甘心那么轻易的说出来。

    如今肃王也向着朱雀说话,反倒像他有意为难朱雀似的。

    重奕答应永和帝‘从燕国回来后,就将落下的武学课双倍补给小郡王们’,终于从永和帝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翌日,永和帝在大朝会上,将燕国送来的信当众拿出来,没有说他已经决定让重奕和宋佩瑜去燕国赴宴,只说让朝臣商讨要不要答应。

    朝臣们对此事的看法竟然十分统一。

    赵国大部分老臣都与永和帝一样,是燕国旧臣。

    因为不满庆帝将改变燕国原本的双都并行,彻底将都城定在洛阳,导致咸阳的繁华程度肉眼可见的不如洛阳,切身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才会支持还是建威大将军的永和帝与燕国割裂。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老臣却不会因为与燕国征战多年而厌恶燕国,反而有左手打右手的感觉。

    这些老臣的潜意识中,认为他们与燕国是从一条河流为源头的两条支流。

    哪怕是当初支持永和帝与燕国割裂的时候,他们也没觉得事败后,燕国会毁了他们的家族。

    永和帝才是‘首恶’,就算永和帝输了,最多永和帝失去全家性命。

    他们这些人也就是被燕国冷上几代,完全可以凭着深厚的底蕴苟过去。

    宋佩瑜在众人争论的时候,悄悄抬头看了眼永和帝的脸色。

    也许与重奕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宋佩瑜发现他对其他人情绪的判断也越来越敏锐。

    虽然不至于像重奕那样,堪比人形测谎机的夸张程度,却能轻易从永和帝饶有兴致的脸上,看出永和帝平静外表下的不满。

  &nb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05章 三合一第3/4页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乱世做权臣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我在乱世做权臣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