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朝 是陈淮汜陈大人12

  张培元看得一愣,都说女大十八变,长公主数年前自然也是美的,但绝没有如今这娇弱之态。

  赵杭掀开帘子的举动,谁都没料到,便是赵棠也微微讶异。

  他问她闷不闷,却见裕华长公主眼角微弯,慢慢笑起来:“陛下,我不妨事。”

  赵杭不信:“那灯一烧,我在外头都闷得慌。不如这帘子日后都别下了,阿姐还可以看清楚外头的人……”

  垂帘被他晃动地厉害,这东西重,若是打在赵杭脸上那可就……王喜便吩咐周围的内侍:“那奴婢们这就将帘子拆了。”

  她能看到别人,别人也能看到她。

  “不必如此,”赵棠垂着眼帘,看着动弹不得的手,“早朝时间长,我就在这里好好歇着。”

  “阿姐很累吗?”赵杭打量她的神色,果真有几分疲态,“是我粗心了,阿姐还需调养恢复,上朝吵闹,容易烦躁,的确不如有帘子安静。”

  闻言,王喜就摆手,让内侍们都先退下。

  赵杭这厢放下帘子,单独进去跟裕华长公主说话,大臣们只能看到厚厚的垂帘。

  夏竹跟王通从里边退出来,从外头又上了一层帘。

  如此,外头就听不到里面的说话声了。

  殿中,张培元无所顾忌,又别有意味地看了身旁的陈淮汜一眼。

  这位极年轻的摄政王,像僧侣入定般气定神闲地站着,张培元不由冷哼出气。

  陈淮汜没什么反应,萧回倒是觉得这个张大人莫名其妙:“张大人莫不是鼻子不舒畅?正好我认识个大夫,下朝后要不带你一起去瞧瞧?”

  张培元却嗤一声:“闭嘴!”

  **

  将外人隔绝,赵杭兴致极好地要坐到赵棠身边来。

  赵棠周围堆着迎枕,他嫌占着他坐的位置,便一手抽一个丢一个,笑着与她说道:“阿姐刚刚可看到了,每日上朝都是这般吵吵,我实在是受不了。幸亏有阿姐在,张大人应当不会布置那么多背书的功课了。”

  迎枕这么抽掉两个,赵棠就坐不稳,往一旁歪去。这下赵杭手忙脚乱,忙用手去扶她。

  将她扶稳扶定了,赵杭才松了一口气:“只是阿姐,你醒来了可不能挑食,得多吃些长长肉才好。”

  其实张培元布置的功课还是太少,赵棠靠着他新塞的迎枕,闭上眼:“陛下刚刚在朝上应对就很好。”

  阿姐突然夸他,赵杭有些得意,又怀疑她只是哄他:“那阿姐以前与先帝上朝时,也是这般吗?”

  “没什么两样,”想不到自己竟还要教他这些,“内阁只是议事,意见都是初拟的。上朝可面见百官,便是先帝也会听听其他官员意见。”

  张培元是太过胸有成竹。每次临到上朝,总有人将拟好的意见否决。次数多了,他就感觉有人在挑刺。如此,只会让张培元越来越气急败坏。

  赵杭叹道:“原来如此。”

  “陛下年幼,不知道朝事事由,那便多听多看。你那么聪慧,自然会听出谁有理无理。”赵棠又缓缓睁眼,看着那不动的垂帘,“陛下是皇帝,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不必想自己是谁的学生,还有多少功课未能完成。

  只需记得,这赵国是陛下的,文武百官也是陛下的。一切由你做主。”

  他才是赵国的天,他才是皇帝!

  赵杭却皱着一张脸:“可我坐在那里,总是会忍不住去看张大人,一看他我就闷得慌。”

  赵棠看着他皱巴巴的脸,淡笑:“那是因为张大人既是臣子,又是你的老师。看陛下年幼,自然需多看顾。这是他的责任,他的苦心。陛下有心,只是上朝时,就不必端着那颗对恩师的心了。”

  她对他笑得那么温柔,赵杭心都化了,点头:“前面的话母妃也说过,让我好好听张大人的。至于上朝……我以后还得练练。”

  顿了顿,赵杭又小声道:“这次让阿姐来上朝,有我的私心,其实也是张大人之意。”

  他这样坦白,倒是出乎人意料,赵棠恍然:“这样。”

  她想到刚醒那日,赵杭与她说的那些话,也是张培元授意吧。

  “他就是忌惮摄政王陈淮汜,”赵杭其实很好奇,“阿姐可看清楚陈淮汜陈大人的样子了?”他刚刚那么打开帘子,也是特地让她看的。

  陈淮汜年二十五六,早年在西北军营历练,屡立奇功。满打满算,他离开军营入朝四年,可谓官路通达,所向披靡。为摄政王的这一年,权势已滔天。这朝上大半的人,都是陈淮汜的。有些话有些事,不必他说不必他做,就有人做了。

  赵杭年纪尚幼,还没能与他深谈过,两人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君臣距离。

  以赵杭的眼光,军中人应当就是他这样,劲瘦结实,腰背平直。只是他长相又不像是普通的武举人那般粗犷粗糙,而是清秀隽逸,整个人还带着点读书人的文气。

  可到底是从尸山血海中出来的从军人,陈淮汜年纪不大,气魄却盛。这些气质糅杂在一起,让常人无法忽视他,却又不敢大胆去看他。

  老师张培元此前道,陈淮汜有异心。

  赵杭记着,所以此后再去看陈淮汜,就有一种不踏实。

  感觉这个天迟早要被他翻过来。

  “陈大人真是阿姐府中的琴师长愈吗?”赵杭需要别人给他这个回答。

  这个答案与他而言非常重要。

  醒来那日赵杭也这么问过,外边都是这么传的,说陈淮汜曾为裕华长公主的琴奴,可到底是不是,还待验证。

  赵棠见过长愈,但没见过什么陈淮汜。他长得是圆是扁都不知道,她无法指认,所以当时没有回答。

  **

  各宗亲王孙贵族士大夫中,养乐师舞女歌姬,是一件彰显身份的风雅事。只要府邸够大,进项够多,养这些乐奴歌奴,闲暇时可就地召人奏乐唱歌。宴请时,还不必外请乐师舞队。

  裕华长公主三岁就在宫外设了府邸,她的府中也养着不少人。

  在一次寻常宴请中,长公主府一个着青色长衫的少年琴奴于高台上弹奏了一曲随风散。随风散是一首古时悲曲,说的是天灾之年,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不作为,一名名叫随风的大将挺身而出,救百姓于危难,却被谋害至死的悲惨故事。

  曲未尽,闻者已怆然泪下。

  裕华长公主不过十岁,略问那琴奴几句,就为他赐名长愈。

  一人一曲随风散,少年琴师比长愈。

  裕华长公主赞誉,在少年琴师中,无一人比得过长愈之姿。

  这一曲,让过时的随风散重新被人捡起来,当时边境有乱,还有不少人听曲从军,想要效仿随风之志,救边境百姓于水火。

  自此,琴师长愈之名不说闻名整个赵国,至少是响彻皇城。

  听闻裕华长公主甚喜长愈琴音,还为他另请名师教导,又让大儒来府做他的教习。

  一个琴奴,被主子这般赏识,应当感激涕零,苦修琴技,恨不能结草衔环。

  可琴师长愈却不甘为奴,屡次逃离长公主府。

  次次私逃次次抓回,裕华长公主终于于一次春日宴后,着人将琴师长愈赶出皇城。

  一个本有希望成为名师大家的琴师,就此在皇城销声匿迹。

  然而不甘卑贱的琴奴更名改姓,投入军营效力,一步步往上爬,最终成为手握权柄的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这段故事有起有伏,赵杭跟说书一样道与赵棠听,当然他只是复述,说书的技艺一般。

  “阿姐,陈大人到底是不是长愈?”她不答,赵杭只能又问。

  刚刚帘子掀起,赵棠确实看到陈淮汜。

  她一眼就看到他。

  他也看着她,那双狭长的墨玉眼黑白分明,熟悉又陌生。

  时光流转,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人也会变。

  两个人就隔着一段距离,默然地互相打量。

  阿姐在想什么?赵杭晃着赵棠的衣袖:“你记不得了吗?”这故事似乎有十年,赵杭长到现在也就十岁,若是要他想起十年前做过的事,他是万万记不得的。以至于现在,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在强人所难。

  就在他以为她不会回答了,赵棠却道:“我记得。”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6章 上朝 是陈淮汜陈大人1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裕华长公主完结+番外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裕华长公主完结+番外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