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那日,阮觅正缩在暖炉旁烤火,舒服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忽地听到一点欢呼声,隐隐约约的。

  她这间小院在阮家最角落里,旁边便是一堵高墙,高墙之后隔了几丈宽的地方是一处窄小过道,时常有人经过。

  过道里有大的声响时,阮觅在院子里也能听到一点动静。

  “外面吵闹什么呢?”她好奇,让酥春去打听打听。

  酥春利落起身,“欸”了一声就往外面走去。

  过了一会儿,人回来了,脸上透着喜意。

  “陛下特下诏书,说要开恩科呢!那群住在里头的书生高兴得在小道里又哭又笑的。”

  华林巷往里走许久的地方,还有个巷子。位置偏僻且常年藏于阴暗处,故而租出去的价格低,是暂居于鳞京的旅人时常选择的落脚点。

  那些文人,应该是今年会试落榜的人。待在阴湿的屋子里,面对着是灰溜溜回到家乡,还是留在鳞京受冻挨饿的抉择,愁苦度日。

  如今开恩科的消息一出,便像是一道破开黑夜的光,让他们觉得这寒冬都没有那么难熬了。

  毕竟恩科难遇,一个学子一生都可能不会遇到一次。

  这是件十分值得庆祝的事情。

  阮觅能想象得出,隔着几道墙的距离外,那些学子是如何的喜极而泣,欣喜若狂。

  连酥春出去一趟,回来后脸上都不由得沾染了喜气与笑意。

  “说起来,开恩科的话,那咱们少爷是不是就能去了?”她说的是阮祈。

  这倒是没说错。

  恩科一般是乡试会试并举,阮觅曾经看过记载,两场试在同一年举行,先是三月乡试,再是八月会试。

  秀才于家乡考完乡试,得知自己考取功名后便要立马备好行李,上京准备会试。

  中间时间很赶,可是这本就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没有人会抱怨。

  阮祈今年没有参加会试,等到明年八月正好可以试试。

  还有魏驿蔺同殷如意,那一年时间不巧,错过了乡试。若是等下一回,还得两年。如今恩科包含了乡试,他们便不用等两年后了。

  只是柳十令……

  阮觅想着,又问酥春:“除了开恩科,可还有听到别的消息?”

  “别的啊……”酥春沉思片刻,想起来一事,“对了,听到那些举人老爷说,诏书上写着‘人才乃朝之大重,不计出身,不论丧孝’这样一句话。”

  在阮觅听来,这就同“夺情”差不多了。

  朝廷重臣因丧孝必须辞官回乡,但皇帝认为国家需要这个大臣,便“剥夺”了这个大臣为亲人守孝的机会,委屈他留在朝中好好为国效力。

  明面上是皇帝单方面的逼迫臣子,让臣子不能尽孝道。

  可实际上,历朝历代,大部分臣子都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夺情也是一种双赢,皇帝留下了想要留下的左膀右臂,稳定朝中政局。官员也不用远离朝堂回家守孝,能够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同时没有留下可以让别人进行攻讦的借口。

  要是真有人攻击他,说他父丧母去竟然都不归乡。

  这时候该官员便可擦着眼泪将皇帝搬出来,并且说上一句:“不是我不想回去守孝,实在是脱不开身啊。罢了罢了,既然你这么说,我还是去向陛下请辞吧。”

  往往到了这时候,那个进行攻讦的官员就知道讨不了好了。

  人家这哪儿是不想守孝?是皇帝不让啊。人家都为了这个国家这般委屈了,你还拿这件事找麻烦,还是不是人了?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立于不败之地。

  顺元帝诏书上说的那句话。

  “人才乃朝之大重,不计出身,不论丧孝”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国家需要人才,所以啊,朕也不计较你们以前犯了什么错,都快来参加考试。

  正在孝期的人不能参加考试?麻烦委屈一下,破下例,赶紧来为国家做贡献吧。

  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当然,第一条中说的“不计出身”不包括十罪,仅限于曾经犯了些小错,被剥夺科举资格的人。

  这也能看出来,顺元帝似乎真的很渴望吸纳新的人才。

  不仅开恩科,还取消了很多限制,极大地增加了科举考中者中,寒门学子的比例。

  他想干什么?

  阮觅开始试图揣摩顺元帝的想法。

  大刀阔斧地,准备在朝堂中增加寒门官员的人数,是打算削弱士族势力吧。

  风雨压袭过来前,天地间会陷入沉闷。树梢停止动作,空中漂浮的尘灰凝滞,连光亮都一点点消退下去。

  万事万物,均有预兆。

  那顺元帝的那个举动,算是一场浩荡前夕的预兆吗?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20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攻略了四个科举文男主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我攻略了四个科举文男主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