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求学 海外229

  历史上,彼得决意夺取土耳其人在顿河入海口修建的亚速要塞,因为要塞控制了亚速海与黑海之间的通道。

  彼得亲自率领三万大军远征亚速,沙俄没有海军无法从海上对亚速进行封锁,是以伤亡惨重导致重大失败。

  汲取此次教训,在顿河畔修建造船厂,很快组建起历史上第一支小小型海军舰队,明年会再次远征亚速,陆海军配合切断土军海上补给线,成功占领亚速。

  但凡欧洲列强极喜欢扩张领土去抢夺,彼得应该也意识到国力的不足甚至是落后,才有的1697年出使荷兰等海外国家学习一事。

  国内胤祚有话语权没错,某种程度说了不算,为了打开国门迎接新的事物,就需要书籍和证明的东西,简而言之先斩后奏,像种土豆、玉米一样,不直接通过政令下达督促老百姓换新种子耕种,而是先让老百姓见到吃到土豆、玉米这类新兴作物的好,主动要求进行试种,秋收验证的是结果,亲眼看到亲手种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让百姓满意,不用说破嘴皮直接照做。

  这一招还是胤祚从康熙身上学到的,只要好的文化、东西被多数人看到了解,亲手试过并创造出好的结果,就会有人去学去尝试改变,潜移默化消弱百姓心中禁锢的旧观念,想想唐代时期是多么的开放,百家争鸣各有所长。

  抓住大众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向往,即使康熙阻挠也无济于事,再来一次焚书坑儒或是文字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会让康熙吃到苦头,不过胤祚猜康熙没有这么愚蠢自掘坟墓。

  “需要认真思考。”彼得结束正式话题设宴款待远道来客。

  从富丽堂皇的宫中出来,胤祚唯一遗憾手里没有相机,记录下所到之处亲眼见过的美好。

  回去第一件事找理发的人把头发剃光,换上当地的民族服饰,做好久居此地的准备。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剃了头成和尚这还了得!

  胤祚给出的解释:“冬天洗头会伤风,剃了省水省事还方便。”别人怎么样他不会过多强求,怎么舒服怎么来别人休想指手画脚。

  沙俄本身的历史也很有趣,找到书店的胤祚有了新的目标,虽非正统的皇家书院,打发时间从头学俄语也很不错。

  彼得同意远行,但不是现在,问过胤祚的意思特许其在戈洛文的看顾下久居。

  没有相机他可以学习绘画,胤祚兴头一起买了一堆颜料,从戈洛文手中借到画师教导,每天过得十分充实。

  康熙从穆克登传回的信中得知混账玩意回了尼布楚,终于放心了,修路的事情下旨命胤祐接着干,没让卫冬等人回尼布楚,而是继续完成各处土地的丈量,顺便看顾老七。

  没过几天又接到胤祚前往沙俄的消息,康熙当时气炸了,摔了手里的折子,“就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尼布楚!”哪不能去偏偏往狡猾的敌国跑,嫌活得命太长!

  梁九功噤若寒蝉,每每皇上异常暴怒全因宁郡王离经叛道而起,小心脏实在是受不住,回不回京都能作妖,何时是个头。

  气过之后无可奈何,人八成已经在沙俄做客,又不能将臭小子揪回来打一顿,康熙呼出一口气平复心静,“不省心的东西!”太让人操碎了心。

  梁九功小心道:“会不会有别的安排?”刺探敌情应该算吧?

  “翅膀硬了管不住。”康熙看待事情的深度远高于奴才,心知是另有安排,但是这种羊入虎口的行为很让人气恼,派别人去不也一样,非得亲自上阵,出了意外鞭长莫及,身边又没带卫冬、布木等人,怎么能不让人暴躁。

  呆了小半年,胤祚终于等到了庞大使团出访西欧的消息,收拾东西准备同往。

  第一站荷兰,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一举成为航海贸易强国,商船数目比欧洲其他国家商船总和还多,戏称海上马车夫。

  荷兰海滨城市萨尔丹属于有名的造船中心,胤祚和化名为米哈伊洛夫的彼得在此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

  使节团中一大一小两个人总打听造船的事,高个子看上去二十多岁身体强壮,矮的那一个十几岁长得不能说瘦小,因为两人臂力过人干起活十分卖力。

  休息时胤祚、彼得结伴向造船师傅请教技术,时不时做着笔记。

  船厂的工人对高个青年观察许久,对方自称是职业水手在使团里当一名下士随员,另一个哑巴似的极少说话。

  令人费解的是,沙俄使团官员经常来看望高个青年,态度毕恭毕敬,其人与官员讲话神情十分随意。

  工人不禁私下议论,这个人到底什么来头?

  胤祚虽然听不懂本地拗口的方言,但察言观色的能力见涨,通过外人的行止不难猜出大概。

  吃饭的当口找了个没什么人地方,胤祚戳彼得,“你暴露了。”

  “没事,上面人心中有数,早点学会早点离开。”彼得的课表上可不只造船这一项。

  “明白。”胤祚听说彼得要去拜访牛顿,造船确实不算重要。

  胤祚像是小白一样成了彼得的腿部挂件,多做事少说话勤记笔记,在前去忽悠当地有技术的人才到沙俄工作时,跟着帮腔能多带一个人回去就多带一个人,人才最是急需。

  抽空前往荷兰市镇,彼得善于交友,在那里结识了不少社会名流,还向这些人讨教经商之道,胤祚就带了个脑子去听去看。

  每天都非常的忙碌,不只参观工厂,还去访问医院,在荷兰足足呆了四个半月,招募了几百名熟练工匠,购置大批新式武器。

  这天彼得受英国国主邀请访问。

  在胤祚眼里,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非常吸引人。

  彼得更是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简化繁琐的外交礼仪,进入伦敦造船厂学习。

  之后的军械库、码头、工厂、博物馆、大学走遍,胤祚、彼得汲取着这个时代先进的文明。

  见到牛顿真人,果然和历史图片一样,科学家的眼里只有无穷无尽的研究,看不到闲人,胤祚第一次见到现实版的反射望远镜,更感兴趣的不是三大定律,而是流传甚少的炼金术。

  炼金可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和化学掺杂在一起,化学的衍生归咎到医学制药上。

  显微镜已经发明出来了,很快会推进细胞等一系列研究,听说磺安是从一种红色颜料中提取出的,胤祚到是想找一找,不知道能不能达成所愿,牛顿个人工作室不让呆太久,胤祚只好每隔几天过来淘点有用的资料记下来。

  转眼一年过去,胤祚跟着彼得前往奥地利,结束友好学习不久,准备前往意大利时,不好的消息传来。

  “访问结束。”彼得通知胤祚,“我要回国处理一些棘手的事,你是留下还是一同回去?”

  当然是一起回去,往来的大船到是不缺,对于不熟悉的异国他乡,留下来怕被当地人骗去卖掉,不是智商不够的问题,而是身边人手不足一看就是只肥羊,不打劫你打劫谁?

  胤祚记起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彼得的姐姐索菲亚公主准备策动军队叛乱,彼得必须赶回去解决,连夜收拾东西启航。

  回到莫斯科,胤祚没有离开,他还等着和彼得把人、资料等等东西平分一下,当然大前提是帮着对方收拾造反的乱党,失败者不客气的收下带回尼布楚当劳力,干不动活教导读书识字也可,是人就有用武之地,还能帮彼得解决杀不杀的难题,一举数得双赢。

  忙里偷闲拟出一份计划表,回去之后改造整个尼布楚,悄悄发展以此为基向外扩张洋人有用的文化。

  矿产的开采保证可持续发展,大方向还是以农牧业为主,先进的织机和构图都有了,吃穿用先做到自给自足,多余的通商卖掉。

  彼得之后会大力改革,有些东西可以照抄学习经验,太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不适合出现在百姓懵懂期,循序渐进不急。

  最好是各地兴办学校,重男轻女的古代上学是个大问题,只能是从扫盲开始,反正尼布楚就是块巨大的试验田,放开手脚搏一把,加上彼得这边的友好互通关系,一起改革一同进步,应该走不了岔路。

  送一批人跟着邻居一起到国外学习,最差把有技术的洋人弄回来一批,海外贸易也得抓紧跟上,蹭彼得的船队一次两次可以,占便宜没个够是朋友也得翻脸,造船提上日程。

  “对了,伤药!”胤祚吃过亏,“金狗毛等止血药财如果能人工种植研发出药粉等物,自用也可卖出去也行。”

  说到种植,胤祚脑子里跳出杂、交两个字,“农作物需要再钻研提升产量,这一块同样缺少研究型人才,到时候看能不能招一批国外的,国内先把嫁接学会,有兴趣的人可以深入研究。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20章 求学 海外22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清六王爷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大清六王爷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