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60

  他们之间无需客套,卫苏也不转弯抹角,直接说出今日见他的目的。“今日找你不为其他,你来蜀地也有那么久了,想来对这里的了解也足够多了。所以,很多事情找你了解肯定不会有错的。”

  孙章点点头,“先生放心,学生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苏将人绘制的蜀郡地图拿了出来,这样比照起来,才能更一目了然,“据我所知,这一片属于丘陵地带。这些地方是蜀郡出产茶叶的主要地点,谢家的茶叶基地就在这一块。我没说错吧?”

  孙章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没错,秦王已经发了王令,对于谢家的茶叶买卖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下来,可以说许多的政令对此地的茶农都很有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茶叶的产量增加。”

  这点卫苏是知道的,准确来说,应该是他叫秦湛这么做的。丘陵地区粮食产量比不得平原地区,取长补短的话,还不如主要负责生产茶叶。种茶的百姓多了,产量起来了,税收这一块就是大头,可以填补很多的不足。卫苏将这一块看得很重要,仅次于粮食。

  自从茶叶兴起之后,蜀南之地的经济明显盘活了。以前这里的百姓所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还要交税,剩下的就只能挖野菜草根填肚子活命。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时候,才能够勉勉强强的有一口吃的。若是遭遇天灾人祸,那就不是这般光景了。

  而现在,从谢家人来了之后,这里的百姓没有想到,这些遍山的野树叶还能赚到银钱。谢家人召集了许多的人手,花了大把的银钱买下大片大片的山地。后来还亲自教当地的百姓如何种植茶树,如何采摘茶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叶送到谢家建造的作坊之中。

  听说这些茶叶经过谢家秘法制作之后,就会运出蜀地,将他们销往中原各地。而且这些漫山遍野的东西,很受外面的那些世家贵族追捧。往往都是自己捧着大把的金送到谢家手中。

  这一进一出都是银钱,却没有人眼红,因为当地的百姓都万分感谢谢家人。有了谢家人,有了茶叶,他们便是不种粮食也能够吃饱穿暖。比起以前的日子来说,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而秦湛上位以后,更是大力支持谢家人的茶叶产业。可以说依靠茶叶的税收,让秦国慢慢积聚了不少的经济实力。

  卫苏询问了关于茶叶的不少问题,孙章都一一答复。不得不说他这个蜀郡太守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否则不会对答如流。

  卫苏很是满意,果然当初选择孙章是对的,“你要多多留意茶叶的事情,有什么问题要立即发现,立即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来信问我。”

  “是,学生明白,谨记于心。”孙章应道:“其实,茶叶问题不大。最大最难的问题,还是蜀地道路难行,需要人背马扛。唉!谢家说了无数次了,这地理条件在这里摆着的,我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嘛。”

  卫苏自然知道的,他入蜀地,一路上早就领略了道路的艰险难行。他思索了一会儿,“这件事的确有些难度,不过我会好好考察规划。蜀地的路难行的问题还是有必要在下一步开始计划。毕竟茶叶,粮草这些都需要从蜀地供应出去。如果路的问题不解决,将来只怕就会束手束脚。”

  听到卫苏这么说,孙章高兴了,“如此最好不过了,”随即又皱起眉头道:“不过如果真要规划修建道路,只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

  “是的。话虽如此,可我们该做的却不能少,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事。路修建好了之后,百年甚至千年后都能够惠及子孙后代。我们有能力去为子孙后代做这些事,为什么不尽早去做呢?”卫苏说道。

  他已经考虑好了,要致富先修路,这不只是口号而已。其利以及作用,卫苏可以说是一清二楚的。

  孙章听这话,自然也就想到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有卫先生才有如此魄力,能看得如此长远吧?

  这事还不急,卫苏提上一嘴,目光又落到了地图之上,他指着北边的平原,思索道:“粮食主要就是靠这些地方种植了,不知道这些地方水利情况如何?”

  粮食必定离不开水源,虽然如今的蜀地的水患问题经过历任先王的治理,水患已经不成问题了,可水利还是重中之重。

  孙章看了一眼,“这个先生大可放心,蜀郡中如今已经普及了先生的水车。百姓饮水浇灌是大大方便了,这两年粮食产量比以前增产了两成,这都是先生之功啊。”

  卫苏摆摆手,“可不能算做我的功劳。我知道,秦王为此做出的努力不比我少。还有就是像你这样的,或者底下基层的官员,有你们尽心尽力,方才有今日。”

  孙章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暖心窝子的话,心中感动,他来到蜀郡也有两三年了,当然知道百姓的辛苦以及官员的不容易。上任太守的遗留问题不少,那些蜀地的世家阻碍之力也是不小。好在有秦王一力支持,他接手这个烂摊子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头绪,让蜀郡的政务走上正轨。

  当然,其中他耗费了不少精力,可以说是心力交瘁。然而他毫无怨言,他知道,自己只有守稳了大后方,才能让大王,让先生放眼天下。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抱负。

  现在先生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付出,他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夫复何求?

  “先生过誉了。”孙章谦虚道:“我们也只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

  “有你在蜀郡支撑起来,我是很放心的。你要记住一点,农,天下之本也,万万不可忽视。”

  孙章深以为然,就听卫苏继续说道:“我希望你能办学,召集经验丰富的老农,或者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让他们学习做研究。”

  “学习,做研究?”孙章疑惑,“种地也能像学宫中那般学习研究?”

  卫苏笑道:“如何不能?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呢。”

  见孙章依旧不明所以,卫苏这才进一步解释道:“老农根据四时变化,看准天时进行耕种。土地的肥沃,作物耕种的深浅距离都是很深的学问。将它延伸总结出来教学,将好的经验留下,不好的糟粕则取缔。形成一套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出来,你看怎么样?”

  孙章还没消化掉卫苏的话,卫苏沉思了片刻,自言自语的又道:“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有思想的年轻人,培训钻研。将这个真正当成学术研究,改良种子,改进方法让粮食多产量产。过程虽然会很漫长很艰难,可总比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要好。”

  孙章听得一愣一愣的,卫先生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分开来,他能听懂。可连在一起,他怎么就一个字都听不懂起来?

  卫苏回过神才看到懵逼的孙章,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现在听不懂没关系,以后会明白的。最最重要的是要留意人才,不管哪方面,只要有思想,有才能,那就是可造之材。”

  孙章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卫苏叹气。可惜他却不能在这里多待,否则他一定要将初步的架子搭起来才敢放手。他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破天荒的,这个世界没有的理念。现在只能说是慢慢探索,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带一个头,相信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你放心,我也不是马上就要离开,我在这里的时候会尽量做一个安排计划。另外我之前还在娄国主持种植茶树之时,就费了些功夫,整理了不少有用的东西,相信到时候能够用得上。”

  当初弄茶树之时,他就跟经验老道的茶农探讨了树木嫁接,土壤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各个方面。加上他脑袋中还有不少来自后世的见闻,后世人总结的经验,应该可以应付一下。只要将他们引到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具体的卫苏可以放手不管,让人可以自行发散思维。

  卫苏其实也有些头疼,他还想着能在这里等半年。到时候娄国的风云变幻肯定也是需要应变之策的,如果自己在这里也能随时应对。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的引导方向,让秦国也能抓住时机得到最大的利益。

  可是秦湛哪里可能等那么久?朝中事务还等着他决断。他能来蜀地一趟,只能是短时间内,时间一长,谁知道朝中的魑魅魍魉会不会蠢蠢欲动。别忘了宫中还有个颛太夫人不安分呢,虽然秦湛暂时肃清了其他势力,可谁知道还有没有潜伏在暗处没人发现的。

  自己本就打算了让秦湛先回,可秦湛理由也多,甚至让卫苏无法反驳。

  “所有的事总不能让你一个人操心完了吧?该怎么做,完全可以安排下去,给底下的人一个锻炼的机会。否则你全都做完了,下面的人又能做些什么?不给他们机会又如何能成长起来?

  况且,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些事他们就一定不行?秦国大大小小的事务这么多,都一个人操心完了,累死又能做多少?你要知道,秦国并不只有蜀郡,还有草原戎夷,还有邹国的欺压。军备问题,变革问题,这些也都是重中之重。需要齐头并进尽快采取措施,越早实施越好。我等了这么久,等到就是这一天,先生你难道不愿意看到秦国尽快强盛起来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卫苏心中也都明白,只是很多事情旁人都不会理解。像孙章,谢灼,陶瑾他们还好,他们都是他的学生。受到他的思维熏陶,只要解释透彻一点,他们也都还能理解。

  可是旁人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也是他操心的原因之一。不过卫苏听了秦湛的一番话,已经妥协下来,答应尽快安排好一切,就随他一同回王都。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28章26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古代当先生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我在古代当先生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