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71

  她咬牙切齿道:“京城高门大户的小娘子多了去了,当真以为我镇北侯府是非她不可了么?”

  沈彦瀚痛楚地叫了一声:“阿娘!”

  “你给我闭嘴!不孝的东西!还嫌娘为你丢脸丢的不够吗,若是你祖父和你爹知道,你把咱们侯府弄得如此没脸,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沈彦瀚再也不敢说话了。

  周夫人走到娇蕊身边,把她拉了起来,叹气道:“是我糊涂了啊,婚姻大事,本就该爹娘做主才对。行了,别哭了,此事我自有计较,这个家,还是得我来当。”

  *

  御书房的万里江山屏风前头,两只仙鹤香炉口中吐出袅袅青烟,屏风后头,嘉顺帝正用心地听着章阁老、陆阁老,甄太傅等几个内阁辅臣汇报这次会试阅卷的事情。

  谢萧舟在龙案旁加了座位旁听,嘉顺帝每次叫大臣商议重要的事情,都会带上太子,让他学习。

  春闱是由礼部主持的,礼部王尚书自然也在,他恭敬地呈上了本次考试合格者的名单:“经三轮阅卷,这一科共计取进士一百六十八名,请陛下过目,若陛下无意见,还请陛下盖玺,礼部不日将宣发。”

  嘉顺帝盘认认真真地将新科进士的名字一个一个看过来,随口问:“会元是哪里人?”

  王尚书道:“启禀陛下,会元曲修晖,乃是是湖南解元。”

  “湖南曲家,也是书香世家了。这个小子真不错。”嘉顺帝兴致勃勃地掸了掸纸上的会元的名字,“朕记得,本朝开国至今还没有过三元及第者,若他殿试的文章也好,说不定能成我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乡试头名叫解元,会试头名叫会元,殿试头名叫状元,三次考试都能拔得头筹,乃是三元及第。

  科举延续千年,获得过这一称号者寥寥无几,对读书人而言,这是终极的荣耀了,对一个帝王而言,拥有一个三元及第的大臣,也是锦上添花的美事。

  一直在沉默倾听的谢萧舟开口道:“全是仰赖父皇圣明,四海承平,天下百姓有心向学,儿臣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上辈子,谢萧舟曾经很瞧不起嘉顺帝,觉得嘉顺帝太中庸,是个守成之君,后来他自己当了十年皇帝,外族入侵、太后当争、朝内倾轧……刚开始那几年,他连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在算计着人和事,这才越发的觉得,他的父皇,其实是英名睿智的。

  嘉顺帝诧异地看了一眼谢萧舟,发现太子说话的时候,从神情到口气,都是一本正经的,于是开怀大笑道:“朕也觉得,太子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大臣们纷纷笑着附和:“陛下圣明。”

  御书房内的气氛一下子欢快许多,袁福来给门口的李福全使了个眼色,李福全立刻带着人进来添茶换水。

  休憩片刻后,嘉顺帝又问起了殿试的安排。

  君臣商议了一阵,嘉顺帝很是满意,他有意锻炼太子,便点拨了谢萧舟一下:“太子有何想说的?”

  谢萧舟似是早有准备:“儿臣想跟父皇提一个人。便是这进士名册上第二十一名,夏子濯。”

  众阁老面面相觑,互相看了几眼,用目光询问王尚书,王尚书为难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个人。

  嘉顺帝从手中的名册中找到了这个人,饶有兴趣地把目光落在那个名字上:“他怎么了?”

  谢萧舟耐心地等待嘉顺帝翻到了名字,才从容道:“儿臣去礼部查过这一科进士前五十名的举人履档,发现这前五十名里头,不是世代簪缨的富贵之家便是诗书耕读的书香门第,只有这一位夏子濯进士,乃是寒门贵子。”

  此言一出,嘉顺帝一下子来了兴致:“仔细说说。”

  “夏子濯乃是青州人氏,青州离此不远,儿臣派人去查了一下,他的父母早逝,由大他十岁的兄长养大,供他读书。他十二岁那年,兄长病逝无子,只留下寡嫂和一女,族里要将房子和田地收回给他。夏子濯不肯,他不仅没有把嫂子赶走,反而做主给兄长过继了一个儿子,又把家产都送给了嫂子,自己搬去了青州书院,一边寒窗苦读,一边帮书院打杂换取学费。儿臣以为,此人高风亮节,亦有真才实学,应当表彰。”

  烛光下,侃侃而谈的谢萧舟眉目硬挺,气质内敛英隽,他已经褪去青涩,变成了沉稳的青年。

  嘉顺帝听完了,欣慰地直点头:“太子办事心很细,了解的很透彻。朕觉得,这个夏子濯的确不错,殿试的时候应破格给他个好些的名次,显示出朕对寒门士子的爱护,鼓励他们好生读书。”

  甄太傅沉吟着开口:“陛下所言极是,此子寒门出身,衣食无着的境况之下,能中二十一名,真是十分难得。”

  章阁老也频频点头:“他若是出身好些,可以专心读书,状元之才也并无可能。”

  王尚书听着几个阁老打太极,急了,索性直接装憨,问嘉顺帝:“陛下,微臣愚钝,不知该如何破格才是妥当?”

  嘉顺帝有意锻炼谢萧舟:“太子觉得呢?”

  谢萧舟微微一笑:“儿臣觉得,若是夏子濯殿试时,文章仍能进二甲之数的话,给他个传胪也无妨。”

  谢萧舟安排的这个名次十分巧妙,并不是随口一说。

  科举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可谓是天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二甲无定额,通常一二十人,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在读书人眼里,自然也是十分了不得的,但是在民间的呼声便没那么高了。

  所以传胪这个排名,既能给了寒门贵子体面,又不会让他过于惹人眼目。

  嘉顺帝爽快地拍板:“就这么定了。”

  国家大事商议完了,群臣都舒了一口气,端起茶杯喝茶闲聊了几句。

  嘉顺帝一眼看见王尚书,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对了,明郡主议亲的事怎么样了?”

  谢萧舟的眉毛一挑。

  王尚书放下茶杯:“臣正打算回禀此事,钦天监日前来报,说明郡主同沈将军八字不合。”

  其实王尚书心里也疑虑不已,民间合婚,常有八字不合的情况,想解决总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男子纳个特定生辰的小妾,或者女方改个名字之类的,但是明王府竟然直接把两家的庚帖都要走了,不知道两家如今这是什么情形,所以王尚书当然不会主动跑去沈家和兰家提这些,免得自讨没趣。

  可不提归不提,若是嘉顺帝问起来,他还是得说的。

  王尚书忐忑地坐着,结果嘉顺帝不是很在意的样子,随口道:“既然八字不合,那就是没缘分,此事就算了吧。左右明郡主还小着,一定要慢慢找,好好找,一点不妥当之处都不能有,这样才好。”

  谢萧舟挑起的眉毛放下了;“父皇所言极是,明郡主乃是忠烈之后,朝廷自然要好生照应着。”

  嘉顺帝脑子里想起太后的叮嘱:“当然了,镇北侯沈家也同样对朕忠心耿耿,朕也不能叫老实人吃亏,该照顾自然要照顾。有没有什么好人家,朕给他赐个婚。该给的体面必须要给,不能让忠臣寒了心。”

  戚尚书的嘴唇动了动,咽了口唾沫,没敢冒头说话。

  谢萧舟看了他一眼,忽然道:“孤仿佛记得戚尚书家,有位千金年龄正相当,如果八字相合,想必是桩不错的好姻缘。”

  按照谢萧舟前世的记忆,戚暖暖是个品貌不错的姑娘,跟她母亲一样,素有贤名,与沈彦瀚倒也相配。

  他虽然对沈彦瀚不肯断了娇蕊的做法不满,但是他是个客观公允的人,镇北侯府这么多年守在苦寒之地,挡住了北戎的铁骑,护得关内百姓平安,确实如嘉顺帝所言,沈家是有功之臣,他不会因为一己的喜恶,去排挤忠臣。

  戚尚书真是意外极了,谢萧舟对他微微一笑。

  戚尚书忙道:“小女资质鄙陋,不堪入目。”话虽然这么说,他还是立刻提笔在面前的纸上唰唰地写了戚暖暖的八字呈给了嘉顺帝。

  嘉顺帝顺手又递给了王尚书:“交给钦天监合合八字。”

  “遵旨。”王尚书看出戚尚书的心思,笑着道,“便是八字不合,也有破解的法子,恭喜戚尚书喜得佳婿了。”

  嘉顺帝心情不错,开了句玩笑:“可别忘了太子这个大媒人。”

  “那是自然,臣必不敢忘。”

  戚尚书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梦一样,筹谋了许久没有眉目的事,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若是能得皇上赐婚,那女儿日后嫁进侯府,自然更加体面。

  群臣其乐融融,说笑了几句,众臣起身告退。

  谢萧舟突然跪下道:“儿臣有件私事要禀告,还请父皇成全。”

  他说的郑重其事,嘉顺帝一怔。

  *

  兰珮莹午饭后陪着祖母晒了一会儿太阳,沈老太君春困犯了,去睡觉了,见她睡得香,兰珮莹也打了个呵欠,回床小憩了一会儿。

  梦中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茫然地站在路边,看着一大群人匆匆忙忙地往前跑,似乎前头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她追上去,听见跑在后面的几个小孩儿,一边走一边在兴奋地议论着。

  一个道:“你还不知道吧,那头一个矿坑里出好宝贝了。”

  另一个纠正道:“不是宝贝,是龙,我爹说是出了龙脉。”

  “怎么发现的?”

  “听说是个废矿坑,前段日子总下雨,里头土塌方了,几个捡煤渣的乞丐进去看见的。”

  兰珮莹忍不住跟着那群人一起走,到了一处矿坑前,门口有凶神恶煞的护卫拦住众人,他们却像看不见兰珮莹一样,由着她进去了。

  漆黑地矿坑深处有人举着火把,兰珮莹朝着那处光亮的地方走去,靠近后,她看见有几十个穿着绫罗的人跪在那里。

  这些人好像完全察觉不到兰珮莹的存在,她走过去,借着火把的光看向墙壁,不由大吃一惊,这是一处煤矿,黝黑的煤炭坑壁上,竟然若隐若现是一条紫晶石矿脉,显出一条五抓蟠龙的形状。

  她顺着紫晶石矿脉的龙尾看向龙头,看清龙眼部位的那样东西后,瞬间一个激灵惊醒了。

  原来如此啊,她终于知道嘉顺帝出京的缘由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78章17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虐恋白月光的HE攻略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虐恋白月光的HE攻略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