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谭雪梅张口欲言。

  好不容易被爸爸夸奖,颜茴立马知恩图报地帮爸爸解围,扯着袖子向谭雪梅展示校服以转移话题:“妈妈你看,市一中的校服真的好难看啊,难怪县里的学校都不订校服。”

  “校服不都这样吗?你还指望穿西装短裙?”谭雪梅扫了一眼女儿身上:“再说县里的学校不订校服,是怕增加贫困家庭的负担,县里的学生想穿还穿不上。”

  颜茴问:“为什么市里的学校就不怕增加贫困家庭负担?”

  “市里的学校经费充足,贫困家庭可以申请校服免费。”谭雪梅解释着,看到女儿郁郁的表情,说:“行了行了,现在过季了裙子不好看,明年再给你多买两条裙子。”

  颜茴高举双手欢呼:“妈妈万岁——”

  对于秋冬的衣服颜茴并不怎么在意,但夏天一定要穿裙子,各种各样的裙子,感觉那才算是过夏天。

  第二天谭雪梅出门跟朋友聚餐,颜振国开车带女儿去附近乡镇的学校里转了一圈。

  颜茴叼着棒棒糖跟在爸爸身后,颜振国转完还不忘叮嘱校长:“有的学生知道做坏事要避着监控,所以会围成一圈故意遮挡视线,发生这种情况也要赶紧叫人过去查看。”

  校长连声答“好”,并且问颜振国要不要留下吃饭,颜振国赶紧推辞:“不了,本来就是周末,不该打扰你休息。”

  校长忙说不打扰不打扰。

  从最后一所学校出来,坐回车上,颜振国抬表看了看时间:“我们去高屿州家看看吧?”

  “好呀。”颜茴从嘴里拿出棒棒糖,无可无不可地答了一句,随口问道:“为什么要去他家?”

  “高屿州家是特困户。”颜振国解释道。

  颜茴系安全带的手顿了顿,半晌没说话。

  之前她是猜到,爸爸应该是下乡视察的时候,去过高屿州家,所以高屿州才会叫爸爸“颜县长”。

  只是没想到,爸爸去高屿州家是这个原因。

  她从小学起就跟着爸爸去视察过特困户。

  其中有一家,是跟她关系最好的小学同学家。

  那天颜茴手里拿了个超大号的彩色棉花糖,到同学家时,她把棉花糖往同学那边递了递。

  同学一反常态地没有跟她亲近,摇了摇头说不想吃。

  颜茴拿着棉花糖有些无措,正好这时同学的弟弟和附近的几个小孩都十分眼热地看着自己手机的糖。

  她把棉花糖递了出去。

  还没等她开口,手里的棉花糖就被同学弟弟一把抢去,紧接着,周围的几个孩子一拥而上,如同饿狼分食般风卷残云地把棉花糖消灭干净。

  小学同学在一旁看着,面上满是难堪的神色。

  最后同学的弟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把串棉花糖的那根光秃秃的棍还给颜茴。

  颜茴呆呆地接回棍子,同学仿佛下了决心那样,生硬地朝她扔下一句:“你以后不要来我家了。”

  然后,便迅速头也不回地奔进了家门。

  很久之后,颜茴才有些许的明白:这世上有的人,是不想让朋友知晓自己生活中的苦难的。

  想到这里,颜茴在高屿州家门外停下脚步,踟蹰着跟爸爸说:“我就……不进去了,在附近等你吧。”

  “怎么了?”颜振国奇怪地问。

  “我怕……高屿州看见我到他家,会不高兴。”颜茴想了想说:“还是等他以后邀请我,我再来比较好。”

  “颜茴?”高屿州的声音传来,骤然打断了父女间的对话。

  颜茴抬头望去,看到高屿州正好从房屋里出来。

  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走到近前,礼貌地对颜振国说:“颜叔叔好。”

  “你好。”颜振国礼尚往来地回应。

  “你来了?”高屿州笑着问颜茴。

  颜茴点头“嗯”了一声。

  “颜县长——”随着这声呼唤,高屿州的妈妈也走了出来。

  她头上戴着头巾,手上箍着袖套,腰间系着围裙,一副传统农村妇女的打扮。肤色因为常年的日晒和劳作而有些黑黄,脸上却是神采奕奕,她手里拿着一簸箕黄豆:“快进来坐——”

  “不了不了,我就是想来问问今年收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颜振国问道。

  “都好都好,谢谢颜县长关心。”高屿州妈妈也寒暄道:“您到这里来做什么?”

  “我去附近的学校看了看,现在要去水渠。”颜振国说完,低头看了女儿一眼:“小茴还走得动吗?现在太阳毒,你要不要在高屿州家等我?”

  颜茴犹豫地看向高屿州:“可以吗?”

  “可以啊。”高屿州轻松的语气仿佛在说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问。

  颜茴这才放心,抬头对爸爸说:“那我在这里等你吧。”

  颜振国对高屿州妈妈道:“麻烦你们照顾小茴了。”

  “不麻烦,颜县长你太客气了。”

  挥手送别爸爸,颜茴跟着高屿州和他妈妈走进屋内:“阿姨我想喝水。”

  “好,你等一下。”高屿州妈妈从桶里舀了一瓢干净清澈的井水,倒进碗里递给颜茴:“洗洁精洗过的,干净着呢。”

  颜茴并不担心卫生问题。

  高屿州家屋里的光线虽然有些昏暗,但所有东西都收拾得井井有条,物品即使破旧,其表面也很干净。

  颜茴抬起碗将水一饮而尽。

  “谢谢阿姨。”她把碗递还给高屿州妈妈:“这水是不是刚打的?好冰呀。”

  “冰吗?”高屿州妈妈关切地问:“要不要热一热再喝点?”

  “没事我就喜欢喝冰的,一碗够了。”颜茴刚才喝得太急,忍不住打了个嗝。

  高屿州妈妈把碗放在一边:“那我把碗放这,你想喝就自己倒,本来我还担心你们城里的孩子喝不惯井水。”

  “我小时候在爷爷家经常喝,直接用瓢,妈妈说我是‘牛饮’。但是你家的井水和我爷爷家不一样,爷爷家的井水有点甜,你家的是……清冽,嗯,对,清冽。”

  “你们上了学的孩子就是有文化,说的词我都听不懂。”高屿州妈妈说着,转头对高屿州道:“州州,去把猪喂了。”

  高屿州应声出门,对颜茴笑了笑。

  颜茴看着高屿州的背影,忙转过头问高屿州妈妈:“阿姨,我能不能去看看?”

  “看什么?”

  “看喂猪。”

  高屿州妈妈愣了愣:“这有什么好看的呀?”不过她马上又笑着道,“去吧。”

  颜茴转身步履轻快地出了门。

  高屿州正在把锅里的猪面舀进桶内,看见颜茴,奇怪地问:“你出来干什么?”

  “看你喂猪啊。”颜茴走过来,趴到猪圈的砖墙上。

  “哎,那里脏——”高屿州赶紧阻止。

  颜茴不好意思地把手收回来,低头往猪圈里看时,忍不住惊奇:“你家的猪是黑色的?”

  “对啊。”

  “不是只有野猪才是黑的吗?家猪应该都是白的啊。”

  “这是本地猪,你经常见的那种白色的是从国外引进的。”高屿州耐心地解释道。

  颜茴颇为惊讶:“最常见的反而是从国外引进的?”

  高屿州点了点头,动手把猪面倒进猪食槽:“现在国内最多的白色家猪主要有两种,英国的约克夏猪和丹麦长白猪。”

  涉及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悟,颜茴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不该是本地猪最多吗?”

  “因为本地猪饲养时间长,不如国外引进的猪长得快,”高屿州抹了一把鼻尖的汗,映衬着阳光,亮晶晶的,“自然而然就被挤占了市场。”

  颜茴听得目瞪口呆,顿了顿才道:“你懂的好多啊,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

  “畜牧站的工作人员。”高屿州把桶放到锅边舀剩下的猪食:“两年前颜叔叔提出推广本地猪的养殖,特意请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过来跟我们讲过。”

  听高屿州这么一说颜茴想起来了。

  印象中有段时间,她爸爸是天天往农业局跑,桌子上还经常摆一本《养猪知识手册》。

  见颜茴一段时间没说话,高屿州问:“你怎么了?”

  “没什么。”颜茴收回思绪,看到高屿州正要把第二桶猪食也放进去,热心地说:“我帮你吧。”

  “你拎得动么?”高屿洲担心地问。

  “怎么可能拎不……”原本自信满满的颜茴在经过一番努力后,看到猪面桶仍旧纹丝不动,尴尬地直起腰,揉了揉被铁制桶柄勒疼的手说:“还是你来吧。”

  高屿洲笑着,自如地拎起那一桶猪面,倒进猪食槽。

  他做完这些,又从火炉灶的灰里扒出几个烤熟的芋头递给颜茴。

  颜茴拿着烫手,不住吹气,高屿州赶紧接过来,摆到灶台上晾凉。

  颜茴讪笑两声,显得有些憨。

  真正接触过颜茴的人都会奇怪——那些说她盛气凌人的传言,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高屿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基本确定,传言果然是传言。

  颜振国看完水渠回来,带女儿回家。

  颜茴边吃芋头边跟爸爸往村外走,被颜振国提醒不要迎风吃,只好先把芋头拿在手里。

  “爸爸,你说高屿洲家是特困户,可是,和我以前见的特困户比,好像条件好了一点。”

  颜振国深知女儿嘴馋一会儿肯定忍不住,干脆走在前面给女儿挡着风:“这几年县里发展得很快,扶贫项目的钱多了,像你小时候见的那种特困户,基本没有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2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们的年代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我们的年代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