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归平遥(下) · ?252

  果不其然, 虞枝心才打发孩子们下去吃糕点没多久,捻红就从外头笑着回来,带来陛下的回复:“陛下说多谢主子娘娘肯给他面子, 唐嫔说什么都无妨, 也没人应过要听她的。既然后宫之事都托付给娘娘管,娘娘只按自己的心意安排就是。”

  虞枝心点点头算知道了。便听捻红接着又道:“陛下请娘娘去乾元宫帮忙,说他头疾又犯了,若是娘娘这会儿有空,还请娘娘给他念折子去。”

  虞枝心没好气的啐道:“本宫才从乾元宫回来多久, 他又犯哪门子的头疾!还不是太尉与太保吵起来,隔着折子骂架呢!”

  如今的太尉已不是当初那位周相, 而是陛下的心腹程将军。周相在隆治十三年十月病逝,空出来的势力由陛下撑腰的程将军抢了大半,太尉之职也理所当然的落在了程将军头上。只托孤丞相之位却是不必再有,作为补偿便让他再担了兵部尚书之位,正好大力推行朝廷的武举制度。

  吴相有自己的人马地盘,自然不愿意被程太尉如此蚕食。程太尉又是个固执的,且有陛下给他撑腰, 两人可谓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的一干重臣都觉得不堪其扰。

  陛下作为拉偏架的始作俑者, 夹在两人中间被吵的尤为头疼。不过此头疼非彼头疼, 总归虞枝心更搞不定两位大人, 才不肯去听陛下的抱怨。

  至于念折子什么的却不是陛下随口胡说,而是虞枝心真做过这个,且着实做的不错。起因是去年年初时陛下犯过一回头疾, 只能躺平了在床上闭着眼,撑起身子就天旋地转, 更别提批折子理政事了。可那一会儿也正是他才提拔程将军当了太尉,又有孔家大老爷即将出三年父孝复起朝堂。皇帝陛下被逼无奈,索性打起了虞枝心的主意——便让贵妃以侍疾的名义待在乾元宫里,折子由她念来听,对策由她跟着想,最后御笔朱批也是由虞枝心写上的。

  ——虞枝心隐约知道这场大病的由来,应是和继后孔顺姝有关。孔皇后蠢则蠢矣,倒有一套朴素的自保方法,便是养着几个孩子好好过日子,承宠也不忘避孕,免得在生孩子的鬼门关上受了算计。

  偏陛下就是要算计。

  他倒不全是为了折腾不肯听话上钩的皇后,更有孔家即将出孝,不少对孔二老爷谄媚行为不屑于顾的孔家拥趸打算再把孔大老爷竖起来争权。其实叫虞枝心说,以陛下对朝廷的掌控力,无论前朝怎么闹也不至于牵扯后宫。然陛下就是对后宅尤其提防,又正好查到孔皇后与孔大老爷私底下开始联络,他哪还能容皇后肆意妄为?

  他先是换了孔皇后避孕的药,后头又偷偷给她加了利于受孕却有损身体的药物。皇后娘娘原本初一十五照着祖宗规矩侍寝,没想到一朝查出身孕来,惊则惊矣,可当真只有惊吓没有惊喜。

  接着便是皇后大发雷霆彻查坤和宫,若不是陛下前去“安抚”,怕是她身边那几个宫女姑姑有一个算一个都要下慎行司挨板子。

  这“安抚”花了陛下多少精力就不得而知,总归陛下在除夕前还强撑着上了半个月的朝,及过了正月就倒下了。他又是个孤拐的性子,若是自个儿还好且无所谓用上谁,偏这会儿头痛欲裂心思更是阴沉,除了肯信虞枝心,竟是无论哪个大臣哪个心腹都信不过。

  不得已,唯有让贵妃一边贴身伺候他起居,一边帮着他处理朝政。亏得那会儿军中已有程将军一系崭露头角,武举选拔出的年轻俊杰蓄势待发。而文臣系更有陛下早一年安插进各处要职的忠臣撑着,是以虞枝心“牝鸡司晨”的行为虽没少遭朝中某些“夫子”们的诟病,陛下的朝政却是稳固的。

  又有那年初春是贵妃听了钦天监对倒春寒的担忧力排众议说服陛下分拨人手和财力物力用于预防冰雪灾害,原本朝中不少大臣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随她折腾,没想到二月十八忽然天降大雪,接连一日两夜的鹅毛大雪压塌了不少房舍。

  好在京兆尹准备充分才没酿成大祸,甚至因前头预防得当,就算有些许受灾的百姓也及时得到救治。反而是几位老大人一开始就不信贵妃的“危言耸听”,对防寒的圣旨也是敷衍了事,以至于府上不少屋子被压坏,损失可是真不小。

  大伙儿虽然读的圣贤书,对于运势一事多少还是有点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贵妃连天家的事儿都能铁口神断的言中,至于她替天子代个笔——想想似乎也没那么不能接受了。

  且最重要的是,贵妃娘娘并不恋权。及六月中旬陛下好全了,虞枝心立刻把一应政务都丢回他手上,宁愿去帮皇后安胎和协管宫务也不想再给他打白工。

  皇帝陛下哭笑不得,还在前朝与众位爱卿吐槽了好几回。朝臣们倒是心安了——只要不是后宫争权插手朝政,而当真是陛下偏爱让她帮着干了点儿传话书写的活计,大伙儿自然不会拿这种小事与日渐威严乾纲独断的皇帝陛下苦口婆心上纲上线的劝谏。

  他们就不知道虞枝心走的干脆利落,却给陛下留下了一道密折,将她当面见过的诸位官员一一点评,其中不乏两面三刀隐藏至深的人物。陛下虽是信任贵妃看人识人的能耐,看到折子也是有点儿惊了,贵妃娘娘倒是直白,只说都是她瞎想的,陛下不可先入为主,只给陛下当个参考罢了。

  若她是为了举荐什么人,或是与其中某些人交好,陛下或许还要防着她点儿。偏她对朝堂无欲无求全无兴趣,真就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花这番脑筋,也不在乎陛下领不领情。

  陛下自然是要领情的。尤其是发现虞枝心所写的十之八丨九都能通过蛛丝马迹查证,另有十之一二虽无实证也能看出些端倪。赵熠挑着其中有把柄能威逼利诱的威逼利诱,其中面忠心奸不择手段的拿来当铲除异的刀子,老成持重认死理儿的正好拿来当喉舌和挡箭牌,而被贵妃特意标注了忠诚忠心且有本事的,他在考核过后也不惮于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去。

  不过半年时间,朝堂上已然焕然一新。更令赵熠惊喜的是虞枝心看武将的眼光之准,她十分欣赏和推荐的几名年轻将领外放边军作为磨砺,非但没有淹没在吴相班底的那群老油条里,反而对吴相的地盘分而治之,一边收拢心腹一边整治贪墨,最后连打了好几场大胜仗,甚至带兵奇袭一举端了西北游族的王帐。

  这一举可谓彻底折服了桀骜不驯的边军将士,让这群“只知有吴相不知有陛下”、听调不听宣的的精锐之师回归到朝廷的掌控之下。彼时正是继后生下七公主新丧不久,皇帝陛下拿着战报兴奋的连被朝臣催婚再娶新后的烦恼都忘了,一拍桌子决定——立什么新后,就让贵妃当皇后挺好的!

  皇帝想的是挺美,朝臣们可不乐意。硬算起来贵妃要家世没家世,要生育没生育,要功劳——好吧,兴许有些微功劳,但绝对不够让她直接登上皇后的宝座。

  最后是陛下挟大胜献俘之威将贵妃升作皇贵妃,一干文臣也退一步不再逼着陛下迎娶继后才算了结此事。作为交换,陛下定下今年三月再选秀,这一回便不再是小打小闹的选几个伺候的人,而是朝中重臣的嫡出女眷参选,于情于理,陛下都要给她们一个不错的位份。

  虞枝心对选秀倒没什么心结,更不存在什么膈应不膈应的。这两年里说是陛下独宠她,可后宫这些女人该承宠的还不是承宠,该生孩子的还不是生了。

  甚至那位唐嫔——便是当年虞枝心晋封妃位时封妃大典上看着腼腆胆小实则野心宣誓的唐选侍——还在今年正月初一大吉的日子生下皇七子,可算是膝下儿女双全好不得意,还哄的陛下把长禧宫都给了她。虞枝心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个有几分能耐的,可惜还是眼皮子浅,这时候就耐不住竟然敢拿二公主当筏子试水,就别怪她不客气的剁了她伸过来的手!

  至于其他几位——虞枝心掰着手指算下去:长乐宫的魏嫔自生了五皇子后就缠绵病榻,别说侍寝,能隔两日不喝药都算奇迹了。潘宝林生过六公主后身材走形被陛下嫌弃,基本是守着女儿过日子,却没多少圣宠了。

  明粹宫的纪宝林去年病逝,留下的四公主由韩贵人抚养。另一位由选侍升上来的戴宝林在去年五月生下皇六子,算是唐嫔之下另一位有几分圣眷的。

  再有——虞枝心苦笑,再有就是永安宫里剩下那几位选侍。她们刚入宫时鲜花一般青春灵动尚得不到陛下的青睐,及宫中磋磨了这几年,就算偶尔被陛下翻了牌子,恐怕陛下还闹不分明谁是谁呢。

  也难怪前朝那些大臣对陛下选秀之事如此着急上火,堂堂皇帝陛下连个温柔可心的红颜知己都找不到,唯有皇贵妃这么只胭脂虎霸着偌大的后宫,可不叫这些“贤臣”们心焦么。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皇帝的娃儿们的现状:

  大公主赵婉:封号福安,隆治七年五月生,隆治九年四月夭折,生母敬妃吴氏(隆治七年五月薨)

  大皇子赵培坚(皇贵妃抚养):隆治十年五月初五生,生母丽贵嫔王氏(隆治十年五月初五殁)

  二公主赵婳(皇贵妃抚养):封号安顺,隆治十年七月初七生,生母宋贵嫔(隆治十年八月十六殁)

  二皇子赵培均(皇贵妃抚养):隆治十一年五月初五生,生母沈贵妃(隆治十一年六月中薨)

  三皇子赵培墨(皇贵妃抚养):隆治十一年十一月生,生母继后孔氏(隆治十四年七月十五薨)

  三公主赵嬿(皇贵妃抚养):隆治十一年十一月生,生母继后孔氏(隆治十四年七月十五薨)

  四公主赵妩:隆治十二年九月初十生,生母唐嫔

  五公主赵瑷(韩贵人抚养):隆治十二年九月十二生,生母纪宝林(隆治十四年四月病逝)

  四皇子赵培壁(皇贵妃抚养):隆治十二年腊月二十生,生母张贵人(隆治十二年腊月二十殁)

  *五皇子(未记名):隆治十二年腊月二十二生,当日夭折,生母庶人姜氏(隆治十二年腊月二十八殁)

  六公主赵妤:隆治十三年十月生,生母潘宝林

  五皇子赵培城:隆治十四年二月生,生母魏嫔

  六皇子赵培境:隆治十四年五月生,生母戴宝林

  七公主赵姝(皇贵妃抚养):隆治十四年七月十四生,生母继后孔氏(隆治十四年七月十五薨)

  七皇子赵培堂:隆治十五年正月初一生,生母唐嫔

  另外,女鹅会有自己的娃的,至于怎么生什么时候生,现在保密→_→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46章 .归平遥(下) · ?25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皇后知心完结+番外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皇后知心完结+番外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