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38

况下,惊慌恐惧才是人之常情。偏生,当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却极为容易出事,尤其易被有心人煽动利用。
朱大人也没说太多的话,只道记住目的是安抚人心就成了。
“一定要将老百姓安抚住!”
不是他多心,实在是因为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康熙七年,山东郯城突发地震,没等朝廷的救援到达,各处已然开始宣扬天子不仁、天降神罚。又因为地震导致数条官道断裂,以至于救援物资不能及时送达,再度造成了一批不必要的死伤,这下那些反清人士可算是捏到了把柄。
那时候,江南一带不断的冒出各种谣言,满清丧尽天良,康熙德行有亏,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才会降下此次大难。又将因为交通缘故无法及时送达的救援物资,改成是满清鞑子不顾百姓安危,对灾区的情况视而不见,毕竟满汉有别。
还真别说,当时信这话的人特别多,又有自称朱三太子的人在背后教唆,差点儿酿出大祸来。
……
路谦看了眼神情不一的同僚们,很快就跟着邵侍读一起做起了事儿。
邵侍读是明史馆当中,极少数完全倾向于朝廷的人。这其实就算是变相的站队了,主动靠近邵侍读的,代表着都是认同朝廷眼下的做法。
“总得先救人吧?”路谦声音不轻不重的嘟囔了一句,不少人都抬眼看了看他,迟疑着选择了靠近。
但其实,路谦这话是对祖宗说的。
祖宗从地龙翻身之后,就一直情绪不对。理智上,他是知道这种事情纯属天灾,可情感上,他又无比心痛那些无辜受难的百姓。偏还听到朝廷尤其是朱大人那席话,话里话外都是认为民间的抗清人士不分轻重,只会添乱。
他都快气死了。
你才是添乱,你们全家都只会添乱!


第19章 鞑子嘛,若是铁血无情,便……
但路谦说的也没错,再怎么说,都得先救人。
救人不光是指将被坍塌房屋掩埋的人救出来,还要让大夫包扎治疗,紧接着就是安顿好住处,以及吃食、衣裳、被褥之类的日常用品,一样都不能缺。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时不过才七月底,天气尚未转冷。再者,地震发生时,还是上半晌,绝大多数人都是穿戴整齐的,就算没有被褥,光衣裳也能暂时凑合一下。这要是发生在夜间……
还是别想那么可怕的事情了。
这时,康熙帝又有了新的命令,是给翰林院的。
“先起草几份关于余震和复震的布告,告知百姓千万不要回到房屋里,尤其是半塌不塌的那种!夜间也不准回去,就待在空旷处。”
朱大人立马接旨,随后又道:“可否请人搭建草棚?不能保证所有人,起码也要让老弱妇孺有个遮风挡雨之处。”
“准。让京郊驻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再择年老体弱者入内。还有城北的育婴堂和慈安堂……都去吧,先紧着穷苦百姓。”
育婴堂是救助弃婴的,慈安堂则是帮助孤寡老人的,当然实际操作起来,两处其实没分得那般细。因为连年战乱,被放弃的老人和孩子数目颇多,以至于这方面的拨款越来越多,但还是远远不够用。
结果,又遇到了天灾。
整个京城乱成了一锅粥,便是由朝廷派人帮忙,也是忙碌了一整夜,直至次日天明后,才勉强算是安稳了下来。
城外的帐篷已经搭好了,几乎每个老人孩子都有地方住了;城内还是残垣断壁,可那也是没办法的,短时间内不可能去恢复建筑;九门提督一整夜没合眼,带着手下四处巡视,将受伤者一个个送到城门口的临时医疗处;京郊驻军也已赶到,除了安营扎寨之外,他们还搭了不少土灶,毕竟好几万人的吃喝,不是户部将粮食运到就完事了……
好在,老百姓们也很配合,在最初的惊慌失措之后,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将家中老弱送去帐篷中。壮劳力主动跟着兵差们一起去扒屋救人,女人们则结伴去生火做饭,就连半大孩子都帮忙照顾着比自己还小的孩子们,不拘是哪家的,这会儿实在是顾不上那么多了。
事实上,一夜未睡的何止这些人,朝廷官员也是如此,就连康熙帝也一样。
至次日一早,最紧急的那部分事情已然处理完毕,但问题是,还不断的有外界的消息传来。
邸报传来,道京城往西三十余里的柳河屯,土地开裂、下沉,严重处相差二尺有余。
往西北处,地脉中断差距超过五尺,还有其他各处,最夸张的地界落差一丈许。
……
于是,朝廷又再度派出人手,赶往其他地方救援。
救援这种事情,说白了就是跟阎王爷抢时间。越早赶到出事地点,越能尽快救出更多的人。事实上,很多人都不是在房屋倒塌的那一瞬间就没了,而是久久得不到救援。
朝廷官员们这一忙就忙了好几日,连带康熙帝在内,都是数日连轴转,忙得脸色发青。<br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随身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3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随身带个老祖宗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随身带个老祖宗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