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粮站在大队选的试验……121

  “和别的大队的土质都不一样吗?”江明彤好奇问道,她们这的土多是黄壤、红壤,但是因为是离交界处也不远,也有一些的地方的土质是特殊的。

  “就是不一样,刚开出来,以前的队员们都没见过没种过,所以才搞了个这么结果嘛。”刘香红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可能是气候和光照的问题造成的那片土地问题,“后来连着有两三年,那片土都不敢种什么废种子的东西,每年就种点红薯秧上去,总的五亩多一点地,也能收两千多斤。”

  “那现在是怎么解决的?”既然都在那上面设置试验田了,那应该是找到解决的方案才对。

  “后来,是老站长,听到这件事挺着急的,别的大队,一亩地种红薯怎么也得有七八百斤亩产量,这还不是选最好的地施最多的肥种出来的产量,而张家沟那块地当时的产量只有一半。刚好那个时候省城的一些专家来市里开会,老站长去了好几趟,把专家请来帮张家沟看看,找到出路的。”

  一路上,刘香红仔仔细细地把张家沟的情况都给讲的清清楚楚。

  路不好走的地方,就两个人轮着扶着车子过去的。

  “唉,刘同志,这次不是您和李同志一起来的啊?”刚进张家沟大队,刚好碰上张家沟的大队长在地里跟着劳作,远远地看见有人进大队,立即过来看。

  “这是我们站里新来的同志,江明彤同志。”刘香红顺着话给介绍了一下江明彤,又对着江明彤介绍来人,“这是张家沟大队的大队长,张大顺同志。”

  “大队长好。”江明彤热情地打着招呼,以后下乡是少不了,和每个大队的大队长和乡亲们打好关系就很有必要。

  “还是要感谢粮站的同志们为俺们的种植操心了。”张大队长这几年为了那块地也块愁白了头发,一张脸全身饱经风霜的皱纹,那么块地,弃了是不可能的,每年只种出那么点粮食,想着就心疼可惜。

  现在他只希望粮站的同志好好帮他们大队解决这个问题,能在这块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

  “走吧,先带我们去看看吧。”刘香红对于大队乡亲们的热情也是习惯了十几年。

  “我每天都会看着情况,以前也没种过你们拿来的那个粮食,也不知道长到什么样才是好的。不过我们看着是不错,比以前种红薯的样子好多了。”张大队长在前头带路。

  那块地开在向阳处,植被极少,正是因为树木少,当初粮食少不够吃,他们大队才会去想着把地给开荒了。

  “那块地,就是典型的沙壤土,按照专家们的说法,是很适合种植红薯、大豆这些东西的。”刘香红说。

  “所以第一年大队收成的红薯很好是这个原因?以及施的肥多?”

  “是。”刘香红点头,对于小江这种一点就通的脑子满意极了,对于种地确实有点基础,不是半点不通的。以后多看多教多实验,看来振兴粮站指日可待。

  “沙壤土不容易留住肥和水,以后要种东西也不容易。”江明彤记得这些她都在书籍上看到过沙壤土的介绍,只是当时想着她们省里几乎没有沙壤土,她就没多关注。哪知,同在她们公社,就有一个大队有这么一片土地。

  “小江,看来你懂得还挺多啊。”刘香红听到江明彤的话,不由侧目,专家也说了这种话,一般人不是有经验的人也不能一眼看出这土的特性。

  “当初读高中的时候在市里图书馆借的农业书籍里面看到过,可惜当时没怎么注意。”江明彤解释到。

  “果然,还是老金他们说的对,老站长那里的几堆农业书籍,就是专门等着你来看的。”这次回去,她一定要拉着小江去尽早把老站长那些书都看完。

  说话间,两人跟着张大队长就到了那块五亩多的实验田里。

  一路上,张大队长也都在听着两位粮站同志的讲话,原先还看着新来的江同志年轻,没什么经验,结果一路停下来,还是懂得很多的。

  看来应该是听了专家的一些建议,张家沟的队员们在实验田外边围了一圈竹栅栏,上面插着密密的竹枝条和竹叶,这是用来拦截随雨水冲流下来的泥土的。

  真的一点保护措施都没有,再多过几年,这块开出来的土妥妥地又会变回比原来还差的荒地。

  竹栅栏不高,大概要人大腿处,一眼能看到里面。进去得开竹栅栏门,里面还种着一圈已经长得挺好的玉米苗了。

  玉米的杆子高,既能帮助拦一些泥土,还不会被随雨水冲流下来的泥土压死压倒,而且还能吸收一起留下来的肥力。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江明彤看着这玉米苗长的还挺好的。仔细看一眼,才发现这一圈玉米用的泥土,不是沙壤土,而是从别处挖来的正常泥土。

  进入玉米包围圈里面,才是真正的实验田,此时这么正全部种着大豆,很大一块。

  其实大豆她们这里很多地方都会种,红旗大队和周边大队都种了,只是会大面积种植的不多,毕竟这又不是正经粮食,比不上水稻,也比不上红薯和玉米呢。

  红旗大对也是因为办了个豆腐坊,后来才去开荒多种植了些大豆。

  江明彤目测着,可能和这块地差不多大。

  而张家沟大队因为实在是路不好走,日子过的艰难,和外面大队的交流是最少的,会去公社县城的人很少,有机会见过大豆的人更少。豆腐在这个大队也是稀奇物,得到别的大队才能换到。

  进入这里看到情况,江明彤真实地感受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精髓。有路你不一定富,但是没有路,发展农业的条件再不怎么好,那一定会很穷。

  “你们给的种子,种下去之后俺每天都守着,七八天的时候开始冒芽了,十一二天的时候大部分都长出来了,没长的我又按照你们的话给补种了种子。”张大队长显然对这片作物也非常上心,大豆他之前没接触过,现在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她们看着眼前的苗,四月下旬种下去的,到现在有半个多月了。苗有十几公分高,每行地都观察了一遍下来,暂时没什么病虫害,叶子都是健康的绿色,长的也健壮。

  刘香红和江明彤两人合作,一起量了几棵平均高度的大豆苗记录数据,说道,“长的很好,水肥也保持的很好。”

  “有刘同志这句话就放心了。”张大队长听到这句话,总算是笑了起来,一双眼睛有神地看着眼前实验田里的苗苗,透着满意。

  “俺想再问问,刘同志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建议,只要你们说,俺们一定会认真做到的。”张大队长看两位女同志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好了,知道这次的监察工作大概是结束了,赶紧问到。

  经过这次的实验田,他觉得还是得要多问问专业的人。尤其是去年到公社汇报工作,听着别的大队,一个个的粮食产量都在每年增加,拉了他们大队一大截,羡慕得眼睛都是红的。

  每个大队长他都走上前去问了问,想了很久,他觉得,自己这里环境不好,本来种地方面就吃亏点不提,其它方面也还有很多不足。

  为了队员们能过得好一点,他们这些带队的人,就应该多想想办法,他没得办法,就要多问问懂得的人。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77章 粮站在大队选的试验……12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