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秦家璋在做好新收录绿豆的……138

  秦家璋在做好新收录绿豆的工作后, 就又接回了给江明彤上课的职责。

  期间还讲到了很多江明彤感兴趣的种子培养方法和流程,当然,这些都是江明彤在公社条件下能做到的。

  “秦老师, 农科所有哪位研究员对玉米种子培养有经验的吗?”想到自家自留地里的玉米种子, 以及在红花大队的实验田, 江明彤思考一番, 问道。

  “玉米?我没听过。”秦家璋闻言,思索了一下, 印象里不记得有哪位研究员研究玉米的,“不过也可能只是我没有听说过而已,毕竟全中国的农作物种类那么多,大家私底下有兴趣的就会去研究研究别的作物, 你想学习种植玉米的知识的话,我帮你问问。”

  “谢谢秦老师。”江明彤直说了,“我们公社挺重视玉米的产量, 现在还有一个实验田, 但是进程不显。我所在的大队最近两年结出的玉米看着像是变异了,颗粒数和饱满度都有很大增长。”

  “变异?变化很大吗?”秦家璋听到这个, 来了点兴趣, “那产量怎么样?”

  “我们大队长专门试着种植过,第一年的时候产量增长了有普通玉米种子的一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年结出的产量又下降了两成左右。”

  “确定这么多?”这个数据,在秦家璋这些做惯研究, 熟悉各种数据的人来说,简直有点难以置信,想着等下下班就找人问问有没有人有研究玉米种子的经验,可惜了, 他自己对玉米这种类不熟悉,而且他现在手上的研究还需要很长时间,放不下手。

  “是的,只是这些种子的稳定性不强。”江明彤装作很可惜的样子。

  “你这次来带了那些玉米种子吗?”

  “没有,大队长很重视这些产量高的种子,因为之前变异的种子不多,到现在还在收集种子的阶段。”反正江老爷子是舍不得那么点种子浪费的分给队员们吃,除非哪天种完后还有很多剩余,这些种子来源也不成问题的时候。

  “那你回去之后寄过一些种子来,我去问问有没有人有兴趣研究。”不用先问过确定,肯定有人会接下这个项目的,他自己都很心动,毕竟是变异的高产种子。

  “好。”

  “你说第一年初变异后的种子产量更高,第二年的会减产一些,如果可以的话,把这两批种子都寄一些过来,还需要没有变异的普通种子。”为防江明彤只寄第二批结出的种子过来,秦家璋补充交代道。

  “这没问题,大队长那里应该还留有一些第一批的种子。”别说,她爷爷江老爷子确实人老成精,每年留下来适合做种的最优种子,他都会专门留下二十颗,用来和明年后年等的做对比。这大大方便了农科所研究,虽说这些种子她自己这里也都有。

  走出农科所,江明彤想着这回江老爷子得到这个消息肯定很高兴,如果真能研究出这些种子的改良版,解决她一直想解决的种子性能稳定性问题,以后玉米大大增产是必须的。

  “小彤,刚刚组长告诉我们,他已经和农科所报备好了,给我们多预留了一天时间去农场,而且不算在这次进修的时间里。这么说起来我们在这得待八天。”看到抱着笔记回来的江明彤,张静立马上前接过笔记本在桌上摊开,并告知这个好消息。

  “时间安排在哪一天?”

  “最后一天。”

  “这个时间好。”不用打乱她们的学习进程。

  “唉,我们今天的笔记比较少,你可以少抄点了。”张静翻开江明彤的笔记本,看着上面又多出来的几页笔记,感觉手有点抖,又想想自己笔记里多增出的那一页,羡慕的对她说道。

  “你们今天都在种植室学吗?”

  “嗯,大家人多,轮着来一个个的上手尝试,自然教的东西就少了点,要记的也比较少。”柳爱芳边埋头抄笔记,边回答她的问题,“不过那些种植的要点我们都有记到,实际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也在之后加上去了。”

  “现在我只想快点把这些都学会,回去试着能不能给我们公社提高作物收成。”张静照着笔记奋笔疾书的在抄写,嘴里还能一心两用的聊天。

  “能的。”江明彤轻轻应声,这是她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也是追求。

  “我打听过农场的情况了,没来的时候就猜想那里的农场肯定很好,不是我们普通公社底下大队能比的。”张静揉一揉手,继续,“听完后只觉得我当初还是想的不够。”

  “有多好,你说说,让我们也听听。”

  “据说那里种的东西,亩产量都比我们的要多,少的增加两三成,多的三四成。而且那里的品种很多,有的说不定我们公社都没种过没见过。”

  “这么多?”柳爱芳也惊讶了,难怪都说农科所下面的农场好。

  “应该除去种子好,种植方法好外,还有用的化肥足够的原因吧。”江明彤猜测,全省的化肥少哪里的都不能少农科所的。

  “没错,就是小彤说的那样。每年化肥厂的生产指标很大一部分就是农科所底下农场的。”

  “真好。”想起江老爷子以前每年都要为肥不够而忧愁的吃不下饭,江明彤不由得也开始羡慕起农科所的农场,什么都不缺不用担心,只需要照着标准种地就好。

  “难怪。”柳爱芳停下笔,情绪有些复杂,“我听我们那里的知青说,家里有关系都会给分配到农场去,那里的日子好过。”

  “努力些,希望每个大队都能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江明彤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也没有缺吃喝,有个空间她可能永远不会被饿死。但是那几年她听说过的由缺粮引起的悲剧也不少。

  就算是现在,就算是周围大队看起来已经很富裕的红旗大队,依旧有很多人不能每顿吃饱,有七八分饱是很好。

  还有的人家劳动力少,吃的人多,每月过的都捉襟见肘,晚上饿了只能起来混个水饱。

  遑论像张家沟那样穷的大队,日子更是艰难。很多事实就不能去多想,多想现在她也是有心而无力,只能白白难受。

  还是江老爷子厉害,不仅让大队增产,还有果树、红旗大队合作社、利用草塘边的湿地种荸荠,这些都为大队队员提升了生活条件,即使这些都不是由他直接想出来的,但却是用心去试验最终做出决定的,名副其实是一位优秀的大队长。

  想多了,江明彤就又想到红旗大队里有的两个池塘,一个很大,少说占了十来亩面积,近几年在江老爷子的带领下,也在里面有了些鱼。还有个就很小,大概就两三百平方米,养鱼都只能养几十条上百条而已。

  这些以前都是各属于某户人家所有的池塘,只是后来政策的原因,就改成公有,现在养的鱼也是过年的时候全大队分。

  江明彤其实还想把这两个池塘利用的更好一些,水产多养一些,每家每户能多分一顿两顿的吃食都是好的。

  而这次来省城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寻摸一些好的水产品种带回去。

  “终于抄完了,来来来,我们快点互相问问题解决不懂的。”张静最后一个放下笔,甩甩写痛了的手,看手表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

  赶着在小组经验交流开始前三人解决完今天的知识,迅速跑到另一个房间。

  寻了两个空位三个人挤一挤。

  “今天讲的是水田多样种植唉。”张静探过头小声的说。

  江明彤看向前面挂着的小木板,果真如此。

  不过,水田还能怎么多样,不应该全部种上水稻,争取吃饱饭吗?

  “那位同志,据说生活的公社地形有点特殊,水田不全是在平地里,而是山上到处都开出了一块块的水田。”张静在向江明彤两人介绍打听来的这位同志的信息,每回上课前她都会去打听清楚要交流经验的同志所处的地理条件,是大山还是平原,土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

  懂了,田多!

  江明彤摆好笔记本,边听边写,听的过程中心里也在赞同这位同志带来的经验,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值得去学习的还有很多。

  越讲到后面,江明彤渐渐的诧异起来。这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完全符合标题的水田多样化种植。

  很多种听着,不只可以种在水田,还可以种在池塘里啊。

  “既然他都分享这个经验了,是不是说明他们那里水田多样化种植的很好。”江明彤问张静,希望她都打听到了。

  “当然。”张静也很感兴趣,她打听的时候很多都是她没有听过的品种,比如前面这位同志正在讲的,虽然她们公社也是水田种植为主,但是这方面还真不如人家。

  这就好,既然这样,江明彤打算自己先在省城找找有没有好的品种带回大队,没有找到再厚着脸皮去找这位同志求购一些水产品种。

  像莲藕、茭白、芡实、菱角这些,都买。至于水芹,红旗大队山上那条溪边有的是,还又嫩又肥。

  莲藕已经是她心里必须买的,除去可以收莲子吃,莲藕才是收成的大头。荷花荷叶也都可以吃,全身都是宝,看着本子上记录的关于众多水产的特性,她简直笑开了花。

  这次一定要让她找到好的莲子品种!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88章 秦家璋在做好新收录绿豆的……13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