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72

  不过他没说出来,而是开始看文章里的内容。

  文章讲的是陆江南在大队里办小学的经历,他遇到的困难,又怎么去解决的。

  在大队办小学最大的困难,自然是有的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陆江南就一家一家的跑,去说服那些人。

  尤其大队里的女孩,七八岁十来岁的女孩,虽然在地里干不了多少活儿,但在家里,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家务,照顾弟妹甚至可以烧火做饭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愿意花费工分送女儿去读书。

  陆江南挨家挨户的劝,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的,甚至同意姐姐领着弟弟妹妹来学校读书。

  如果家里上学的孩子多,三个孩子只收取两个孩子的学费,五个孩子收取三个孩子的学费。

  这样一来,大队里老师们能挣到的工分自然会少一些,但是能来上学的孩子们多了起来。

  陆江南还在文章里提到了沈夏来,说沈夏来是大队里BBZL的榜样,正是沈夏来的存在,让大队里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即便是女孩,多学习也是没有坏处的。

  文章里还写了孩子们接受教育后的变化,他们不仅识了字,会算一些算数,更重要的是他们明事理,懂事了许多。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学生们的趣事。

  跟着陆江南的文字,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大队里的小学老师。

  再配上那几张孩子们认真学习,开心做游戏,辛苦做劳动的照片,确实是让人心里激动又感动。

  陈千声看完,把报纸还给沈夏来,说:“确实是一篇好文章,有意义的文章。”

  沈夏来与有荣焉:“当然了,我都说了,我是在认真看文章内容,才不是看陆江南的照片。”

  这报纸上的一点儿都不高清的照片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陆江南本人好看?

  虽然,她也看了,但只看了那么几眼而已。

  沈夏来把报纸收好,又问陈千声:“学长,陆江南这文章写的是真的很好,对不对?”

  陈千声点头:“是真的好,绝不是体面话,是真写的不错。”

  沈夏来突然问:“那你们说,我可不可以多买几份报纸,送给大家啊。”

  许培有些糊涂:“为什么要送给大家看啊?”

  沈夏来说得理直气壮:“当然是因为我对象的文章写的这么好,我想让更多的人都看到啊。”

  其实,沈夏来更多的还是想,让她的一些老师同学们把沈夏来的对象陆江南,和写文章的陆江南,这两者联系起来。

  宁州日报作为他们宁州省质量最高的报纸,宁州大学的师生们都会去看这份报纸的。

  有的去图书馆借阅,有的甚至自己出钱订阅。只是对看报纸的人来说,看的是文章,可能当下对作者有些印象,可毕竟是素不相识的人,自然转头就忘了。

  但是,如果写出这文章的人,和读者有了那么一丝关系,比如这是我学生对象写的文章,或者这是我大学同学的对象写的文章,那印象立刻就深了。

  陆江南在宁州大学里都能有一些名气了。

  人们再知道陆江南下乡已经两年了,想找个工作。毕竟以陆江南的才华,在大队里教书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万一学校里的某个人,真知道一些其他机会呢?

  沈夏来是坚信机会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自己经营,创造的。你只有平时就时刻做着准备,这个机会才能到了你的头上。

  就是没有什么机遇,那也没什么亏的。在老师同学看来,沈夏来只是因为对象能在宁州日报上发表文章,心情太过激动,这才见人就送报纸。

  大家也不过善意一笑,最多有人觉得沈夏来在显摆她有个会写文章的对象。

  作为一个刚来的时候,就能当机立断去县里想法子给自己找个工作的人,沈夏来的行动力是很强的。

  她是那种想到就要去做,要立刻去做的性格。

  转头,沈夏来就去BBZL学校附近的报亭,把今天的宁州日报都买了。这可花了不少钱。

  见她要买这么多报纸,报亭的人都忍不住问:“姑娘,你买这么多报纸干什么?”

  沈夏来爽朗的说:“大叔,这份报纸里有篇文章是我对象写的,我想让我同学们都看看。”

  “是嘛?哪一篇呀?”作为卖报的,自然可以随便看这些报纸。

  “就是给大队建小学的那篇文章,文章作者叫陆江南,那是我对象。”

  “我看了,报纸上照片里那个可精神的小伙子,那是你对象啊,你俩可真般配。”

  “谢谢大叔,我也觉得我俩特般配。”

  回了学校,见沈夏来拿着这么多报纸,和她认识的同学自然忍不住问她:“沈夏来,你这是什么情况?”

  沈夏来立刻喜气洋洋的说:“大喜事,我对象给宁州日报日报投的文章居然真的被刊登了。”

  “真的假的?夏来,你对象也太有本事了吧?”

  沈夏来立刻说:“我报纸我买了好多,你要不要看?送你一份。”

  对方欣然同意:“好啊,谢谢你,对了,你对象的文章是哪一篇?”

  “陆江南,写大队小学的,在第三页,一翻就看到了。”

  旁边有人看见,也凑过来问:“沈夏来,能不能也送我一份,让我拜读一下你对象的大作?”

  “当然可以,不过拜读谈不上,大作更谈不上,他就是随便写写,随便写写。”

  众人立刻打趣她:“瞧你得意的,嘴巴都快笑得咧到耳后跟了。你对象都能在宁州日报发表文章了,大才子啊。”

  沈夏来回了宿舍,一些听说这事儿的同学,还来宿舍找她,她们主要就是听说了新鲜事儿,来凑凑热闹。

  沈夏来大方的很,只要有人问,她就送报纸。

  等把买来的送完,她又骑自行车出去再买了一些,然后装包里,好随时送人。

  就连学校的老师都耳闻此事,第二天沈夏来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还有老师打趣她:“沈夏来,听说你最近遇到什么喜事了?”

  沈夏来立刻笑嘻嘻的从包里往出拿报纸:“是,上报纸的大喜事,文章虽是我对象写的,但我有幸也被他提了一笔。老师,你要不要看一看呀?”

  办公室的另一位老师说:“这报纸我们昨天就看到了,当时还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后来听说这是你对象写的。”

  沈夏来玩笑般的鞠个躬:“多谢老师们对陆江南的夸奖,我把这好消息告诉他,他一定高兴的很。”

  有个老师说:“沈夏来,你对象这文章的字里行间,很有一种质朴又纯粹的真诚,这是很好的,你告诉他,一定要好好保持。”

  这是沈夏来的俄语老师,袁和。他虽教俄文,但还是一名作家,翻译家,以前翻译过很多俄语小说,也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是宁州作家协会的成员。

  其他人对陆江南文章的肯定,那是从读者角度的喜欢,但袁老师BBZL则是从专业的写作者的角度,这更加难得。

  “谢谢袁老师,您的话我一定带到。陆江南也很喜欢袁老师您写的文章,等什么时候他来宁安,我一定领他来向您请教。”

  袁和之前就听过陆江南这个名字,当时沈夏来刚上大学。袁和知道他们县里初中俄语这门课虽然开了,但其实根本不上。

  没想到沈夏来不仅有一些俄语基础,发音还很标准。袁和本以为沈夏来家里人教她的,但看了她的档案,知道她没这个条件。

  后来他问沈夏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她对象教的。当时沈夏来还一个劲儿的夸她对象俄语说得多么多么好。

  袁老师笑着摇摇头:“你呀,总是见缝插针的和我推荐你这个对象,行,你都这么说了,老师就见一见。”

  沈夏来立刻高兴得想跳起来了,她又鞠躬几次,和老师表示感谢。

  陆江南能得袁老师的指点,真是意外之喜。

  沈夏来觉得袁老师肯定会喜欢陆江南的,陆江南不仅会写文章,俄语更是好。而且之前听陆江南说,他家里有很多俄语小说,他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甚至在一些文学创作时候都会受到启发。

  袁老师更是俄语老师,还翻译过一些俄语小说,也爱写作。陆江南一定能从袁老师这里学到不少东西。

  沈夏来心里高兴的很,立刻给陆江南写信,把这事儿告诉了他,让他周末来一趟宁安。又把自己对袁老师的了解都写在信里。

  她还想让陆江南多想几个可以和袁老师聊的话题,这样可以游刃有余的展开讨论。

  但是想想陆江南本身肚子里挺有东西的,也不必绞尽脑汁提前准备,最后还是没写。

  同时,沈夏来又去图书馆找了刊登过袁老师一些文章的旧报纸。

  把报纸名字以及日期记下来,让陆江南去公社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些报纸,好提前读一读。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73章1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