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05

  实在让人甚是无奈。

  本来大家都没往那想, 可她这样一招摇, 大家也都跟着想歪了。

  ——李弗襄救人的时候, 到底有没有看见不该看见的。

  ——管他有没有, 但人家姑娘都这么说了, 没有也是有了。

  吏部侍郎拉下脸,跪求皇帝给他家女儿一个活路。

  皇帝还是那句话,感情一事,得问过孩子的意见。

  李弗襄当然不同意,且当陈大人的面,极其过分地说了一句:“哦,那早知道我就不救了嘛。”

  这可还了得。

  心里这么想想倒也罢了,怎么还能说出口呢。

  皇帝说了他两句,他掉头就走,皇帝气死了,把他关在宫里三天没放他出门。

  这件事的后续便是长达两年的掰扯,陈家小姐天天寻死觅活,名声都在京城败完了,陈家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李弗襄点头,送来当个妾也行。

  皇帝这个当爹的替李弗襄又操不完的心,但是李弗襄自己完全没觉得这是件大事,依旧该吃吃该玩玩,只是把陈家上下所有面孔都记在了心里,万一遇上,老远就跑了,谁也休想逮住他。

  陈家觉得他就是个混账。

  李弗襄倒觉得陈家就是个无赖。

  高悦行初回京城还不知道这场长达两年的沸沸扬扬的闹剧,但是,此事瞒不住,公主的百花宴在下月,京中所有未出阁的贵女都会接到邀请,高悦行既然回京了,高景就不能一直把她拘在高门大院,只要她多和同龄女伴们多走动走动,自然就知道了。

  高悦行若知道这件事会怎么办呢?

  皇帝和高景心里都没谱。

  不远处的马场里,高悦行骑上那匹红马,在御马司的陪同下,慢慢尝试着驯马。

  李弗襄牵来了自己的马,两匹一模一样的小红马交颈互蹭,依依难舍。

  李弗襄之所以没提,是因为这事儿在他心里那都不叫个事儿。

  他再也不肯沾着除高悦行之外的女孩,怕真的会挨打,牢记高悦行几年前的告诫。

  其实在世人看来,还是李弗襄的不是多些。

  左右人家姑娘已经无法嫁人了,自降身份当个妾,你李弗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当是个物件摆在家里至少能保她一命。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纳了就是了,皆大欢喜。

  更何况……京城谁人不晓,五殿下李弗襄就是个游手好闲的庸才,到底谁高攀谁啊,人家姑娘不嫌弃你就烧高香了吧。

  谁也不成想,李弗襄往边境走一趟,竟然成了名满天下的少年将军。

  且一回京便向皇帝讨媳妇,让人心中滋味万千。

  让李弗襄觉得苦恼的是,皇帝为什么不答应他呢?

  明明小时候都说好了。

  李弗襄回京了几天,街头巷尾津津乐道,谈论的全是这位少年有成的小将军,闺阁里的女儿虽然消息闭塞些,但是晚了几天,还是听说了当日的详情。没想到,比高悦行最先闹开的,居然是陈家小姐。

  近两日,宫中有一些消息传了出来,是关于高悦行的。

  高悦行远离京城四年多,早已淡出了大家的目光,直到皇帝以贤妃的名义,三天两头接她进宫玩之后,大家才渐渐注意到这位高二小姐。

  宫里人说,高二小姐幼年曾当过公主的伴读,后来又在李弗襄身边呆了一段时间,她与襄王殿下,那可是正经的青梅竹马,感情打小就好,皇帝是口头许了婚约的。

  消息的源头既然是宫里,必然时受到了皇帝的首肯。

  高悦行收到了陈家姑娘邀她品茶的请帖,高悦行把请帖放在手边,想了半天,都没想起这位陈家姑娘是哪位。

  她六岁就进宫了,不到九岁时,去往药谷。

  京城里和她同龄的小姐,她多半都是不认识的,更遑论交情。

  于是高悦行便去虚心请教自己的长姐。

  高悦悯正在看着幼弟高明冬写字。

  高明冬刚启蒙,笔还不是很能拿得稳,写字颇为吃力,总弄自己一手一脸的墨,长姐便温柔耐心地替他擦拭。

  高悦行拿着请帖扑坐在长姐身边,问:“陈家小姐是什么来头,长姐和我说说呗。”

  高悦悯捏起请柬:“陈家小姐有两位,你说的是哪位?”

  不待高悦行回答,她自己翻开了请柬,见那梅花小楷的落款是个“茹”字。

  高悦悯笑了:“这是那位二小姐,今年才十二,和你年纪相仿。”

  高悦行奇怪:“她请我做什么?是父亲和陈家有交?”

  高悦悯看了她一眼,说:“陈二小姐倒没什么打紧,我见过几次,是个可交的姑娘,只是她们家那位大小姐你可要小心了。”

  高悦行忙问:“此话怎讲?”

  高悦悯:“陈家大小姐如今十八,早过了议亲的年龄,却迟迟不许人家,你知是为何?”

  高悦行问:“为何?”

  高悦悯叹:“还不是情有所衷啊。”

  陈家小姐的请帖,高悦行拒了,只说近日宫里召见的频繁,恐怕不得空。

  李弗襄借着贤妃的名头十分好使,一开始是每三日接她一回,渐渐的,他大胆起来,变成了每日一回。

  高景不曾阻拦,他冷眼看着,李弗襄闹到最后要如何收场。

  高悦行今日进宫没有立即去见李弗襄,因为她半道被公主叫走了。

  她幼时在公主身边做陪读的时日甚短,也攀不上多大的交情,但比起如今的宫心斗角,年少时的情真永远令人怀念。

  李兰瑶的百花宴在下月,设在榴花台,春和宫的人有条不紊地预备起来,一遵照以前的规制,可李兰瑶不满意,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公主的婚事仍未定下,皇帝只这么一个女儿,贤妃后宫之位坐得稳固,驸马自然要千挑万选。

  贤妃着急,物色了几位出身才学都上佳的公子,可是公主看不上。

  皇帝自己以前在感情上吃过亏,不愿儿女再步自己的后尘,绝不强迫,说什么天大地大,孩子自己的意思最大,是以驸马的人选拖了两年,至今仍未定下。

  高悦行刚一进宫,李兰瑶就等在宫门口截她:“见你一面好难啊,五弟也太霸道了。”

  李兰瑶出落得越发端庄秀丽,袖手站在桥上,前后宫娥侍立两旁,衣裙在风中浮开,足下像绽开了一朵盛放的榴花,瞧上一眼,便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高悦行跳下车:“公主殿下此番特意等我呢?”

  李兰瑶拉着她:“随我去榴花台,午膳留下,我请你吃螃蟹。”

  高悦行:“距中秋还有半月呢。”

  李兰瑶道:“我等不得了,要先解一回馋。”

  高悦行:“只有我们俩?”

  李兰瑶:“我倒是想……我守在这把你一截,不消一刻钟,有人就要闻着味追来了。”

  榴花台紧靠春和宫,高悦行既到此地,理应向一宫主位贤妃娘娘请安。

  这么多年过去,贤妃娘娘依旧是后宫第一人,旁人眼里的盛宠不衰。

  高悦行依礼参拜,贤妃娘娘亲切地唤她起身。

  许昭仪过世之后,过了两三年,皇帝又将李弗襄寄到了贤妃的名下,当然,人依旧是由皇帝养着,在乾清宫住着。但毕竟挂了个名义,见面了,李弗襄总得唤一声母妃。

  只这一声母妃,便注定了荣辱一体。

  在贤妃娘娘看来,高悦行和李弗襄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郎有情妾有意,皇帝还赞许,以后必定都是一家人。

  高悦行站在廊下,见贤妃院里的九曲池中依旧养着凤尾锦鲤。她不知道鱼的寿命几何,也不知道这些鱼还是不是几年前的那一群,一切好似变了,又好似没变。

  高悦行又见到了守在贤妃身旁的魏姑姑。她在这几年间倒是苍老了许多,眉目依旧严厉刻薄。只是在面对高悦行时,自觉低下了头,尽守奴仆的本分,再不多一言。

  公主的百花宴虽不比李弗襄的生辰灯会排场大,但也是京城一等一的盛会,只要京城七品官员以上,家中未出阁的女儿,皆可赴宴。与之同时,贤妃娘娘在自己的春和宫中,设宴招待命妇,热闹极了。

  高悦行观摩了榴花台的布置,是一年比一年花团锦簇,金银珠玉像是竭力精简过了,相必是贤妃怕给自己落个奢侈铺张的名声。

  花房反季精心培育的牡丹已经算好了花期,静等着下个月的盛开,给公主的百花宴,填上最绚烂繁华的一笔。

  如今的榴花台上,还是缺了些花草的装饰,今天没有外人,公主得了两大筐螃蟹,就在榴花台上设宴。

  果然如公主所料,高悦行刚来不久,李弗襄就自己找来了,他在乾清宫左等右等,等不到人,让人出来打听了一下,便出门直奔榴花台。

  公主:“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高悦行正好有事等着问他,人多却不大好开口。

  李弗襄一来,皇帝下朝便也想开看看,皇帝圣驾亲临,贤妃自然亲自接驾陪同。

  巧的是,郑家整编骁骑营的事务处理完毕,郑彦和郑绎两兄弟结伴进宫求见。皇帝顺手就把人扣下了,来都来了,吃完螃蟹再走。

  公主刚开始只不过是在宫门口截了一个高悦行,到最后却热热闹闹地筹了一场正经的宴。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52章10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见殿下少年时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我见殿下少年时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