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406

  “娘,我肯定能考过,看不看无所谓。”

  “这么有自信?”王夫人觉得儿子未免太过自信了, 认为不是什么好事。“你要是没考中,怎么办?”

  王胖胖听到他娘这句话,犹如听到什么天方夜谭一样。

  “娘,我在你眼里是个蠢人吗?”

  王夫人微微愣了下,随即摇摇头说:“这倒不是。”

  “那你为什么会认为我考不中县试?”王胖胖一脸难以置信地对他娘说道, “我如果连县试都考中,我这些年的书白读了。”

  “我的意思是要是万一呢?”

  王胖胖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万一,我一定能考过县试。”

  王夫人:“……”父子俩都一个德行。

  “所以不用去看。”王胖胖说完,继续陪妹妹下五子棋。

  王夫人颇为无奈地说道:“ 你好歹去看看, 看看你考第几。”儿子太过自信, 也不知道是好事, 还是坏事。

  “考中了就行了,没必要去看考第几。”在县试上考第几,对王胖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殿试要考中状元,或者榜眼,又或者探花,其他的科举考试考第几都不重要。“不过,我还得去一趟官学。等成绩公布后,我再过去。”

  王夫人闻言,有些惊讶地说道:“你不是不想去看成绩么,你还去官学做什么?”

  “去报名直接参加接下来的府试,就不参加县试剩下的三场考试。”不继续考县试剩下来的三场考试,要提前说一声的。如果继续考接下来的县试,也得报名。“等人少了,我再过去。”他没去官学门口,就知道官学门口已经挤满了人。

  “那也行。”王夫人见儿子还是会去官学门口,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边,王胖胖虽然不知道自己考了第几,但是他是有绝对信心考过县试。那边,宫里的赵旸已经知道了王胖胖的县试成绩。

  “殿下,要不要通知胖胖?”曹许问道。

  “不用特意通知他,他应该知道自己考中了。”如果王胖胖胖连考中县试的信心都没有,那他这些年的书真的白读了。

  “那他应该不知道自己考第几吧?”

  “对他来说考中了就行了,至于考第几并不在乎。”赵旸还真是了解王胖胖,“他只想在殿试上考过他爹爹,县试和乡试什么的考第几并不在意。”

  “那我就不去告诉他了。”曹许本想去通知王胖胖他的县试成绩,现在听赵旸这么一说,觉得没有必要了。

  “就算你去告诉了他,他也不会太惊喜。”

  还真的被赵旸说中了。

  县试成绩是在下午未时末公布。

  未时末,衙役们准时地在官学门口张贴皇榜。

  这次汴京城的县试录取人数是五百人。

  别看五百人多,但是接下来的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录取人多会在这五百个人里录取。

  今年科举考试的总录取人数,被控制在一百五十个人。这只是汴京城的录取人数。其他地方的录取人数不能超过一百五十个人,只能比汴京城少。

  江南是科举考试考中人数最多的地方,但是这几年严格控制江南的录取人数,这就导致江南学子们的竞争非常激烈。

  北方是科举考试比较差的地方。哪怕朝廷放宽,北方录取的人数也不多。北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没有江南多,还有北方比较穷,能读得起书的学子也比江南少,只有江南人数的一半。

  之前,苏辙申请去北方任职,赵旸就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鼓励北方人读书,参加科举。

  苏辙调去北方的第一年,赵旸就派太阳书局的人去北方开设了一间太阳学堂。

  在苏辙的鼓舞下,北方太阳学堂的学子们越来越多。虽然只能在太阳学堂读几年书,但是对北方学子们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这三年来,北方读书识字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他们读了书后,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就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只是愿意还不行,还得搞一些优惠政策。

  赵旸之前取消了不少优待读书人的政策,但是在北方并没有完全取消。

  北方真的太穷了,又经常被西夏和辽国骚扰。如果不保留一些优待政策,北方人是不愿意去读书的。

  苏辙调去北方任职,除了扩大读书人数,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发展北方的经济。

  这三年来,在苏辙的治理下,北方发展地还不错。不过,不彻底解决西夏和辽国,北方的经济永远发展不起来。

  这时,元松走了进来,恭敬地说道:“殿下,张福求见。”

  赵旸一听这话,忙说道:“让他进来。”

  没过一会儿,元松就带着一个二十多岁,长相清秀,身材清瘦的内侍走了进来。

  “见过殿下。”

  “起来吧。”赵旸温声问张福道,“都准备好了?”

  “回殿下的话,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殿下一声令下。”

  赵旸看向元松,吩咐道:“元松,你去一趟司天监,让他们在下个月内选出最好的日子。”

  “是,殿下。”元松说完,退了下去。

  赵旸又问道:“船没问题?”

  “殿下,所有的船都试了,没有任何问题。”张福非常认真地汇报道,“小人也把所有的船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三十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下水也没有问题?”

  “没有,一切都正常。”

  听到张福这么说,赵旸心里就放心了。

  “从明天起,开始准备物资。”

  “是,殿下。”

  接下来,赵旸非常详细地跟张福说准备的物资有些哪些。

  张福是张茂实收的徒弟,也可以说他从小被张茂实抚养长大,深受张茂实的影响。不仅武艺高强,并且做事谨慎认真,最重要的是他对赵旸忠心耿耿。

  三年前,赵旸研究大宋舆图时,忽然想到了海上贸易。

  其实,大宋的海上贸易非常繁华。这些年来,大宋的瓷器、茶叶、药材和布料源源不断地卖到海外。

  赵旸想到了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他认为大宋的海上贸易这么繁荣又方便,为什么不学郑和下西洋,这样会让大宋的海上贸易更加繁华。

  除了把大宋的东西卖去海外,还要把海外的东西带回大宋。

  赵旸就跟宋仁宗提出派人下西洋的提议。

  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是非常客观的。

  宋仁宗赞成了赵旸的提议。

  从三年前起,赵旸就为下西洋做准备。

  下西洋前的准备真的太多了,当然首先得准备好船。

  宋朝的船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赵旸觉得跟明朝的船相比,还是逊色了点。他就让皇城司的工匠们把明朝的船弄出来,当然不能舍弃大宋船只的优点。

  结合明朝和宋朝的船只的优点,创造出新的船。

  就在去年的夏天,新的船只造了出来,并且一直在试水。

  试水到现在,终于没有任何问题。

  船造好了,接下来就是人。

  赵旸就参考郑和下西洋,就从内侍里挑选一个人做下西洋的领导。

  张茂实向赵旸推荐了张福。

  在张茂实推荐之前,赵旸是知道张福的。

  张福一直以来身为暗卫,在暗中保护赵旸。多亏了他的保护,赵旸这些年在宫外没有出事。

  他除了武艺高强,为人谨慎以外,也非常有心机手段。张茂实把他当做继承人培养的,等张茂实老了,张福将会接管皇城司。所以,赵旸觉得派他下西洋最未为合适。

  赵旸又从皇城司里挑选不少侍卫。他还从杀破狼军里挑选出不少人,让他们跟着张福他们一起出海。

  对了,在船上,赵旸还装了火铳、火|药和炮。

  皇城司一直在研究木仓、火|药和炮。但是前几年,一直没有弄成功。好在两年前,终于弄成功了,不过炮并不是很成熟。

  赵旸搞下西洋的计划,除了发展扩大海外贸易,还有重要一点,那就是找到美洲大陆。当然,目前肯定没法找到,但是以后说不定能找到。

  等司天监选好下个月的吉日,张福他们就能出海了。

  东宫里,赵旸和张福商议出海的事情。

  宫外,王胖胖慢悠悠地前去官学。

  这时已是申时,县试的正场成绩已公布。

  等王胖胖不急不慢抵达时,等在官学门口的学子并不多了。

  看到自己成绩,并且见自己考中的学子们自然已经高高兴兴地离开。留在官学门口没走的学子们是没有考中的,他们不相信自己没有考中。

  既然来到官学门口,那就顺便看看自己考了第几。

  王胖胖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榜单的首要位置,微微惊了下,随即就恢复镇定自若的表情。

  对于自己考中县试第一名这件事情,王胖胖心里并没有什么欢喜。就像赵旸说的那样,他对于自己在县试考第几并不在乎。再者,在县试考第一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看了自己的成绩后,王胖胖走进官学里,报名参加半个月后的府试。

  在王胖胖去官学的途中,就有衙役来他们家报喜,王夫人得知儿子考中了县试的案首,当然非常高兴。

  他们家,也只有她开心。王胖胖和王安石并不觉得有什么。对王安石来说,儿子考中县试的案首很正常。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23章40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完结+番外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完结+番外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