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家的小花娘 - 分卷阅读288

/>封父此刻并不在,估摸着是继续去干自己的活了。
封凌袖口挽起,主要还是搬他那些个书。他的记忆相当精准,书平时就规制好了位置,搬起来十分快。众人惊恐于他对自己所有私物的记忆力,偶尔还会跟不上他报东西的速度。
除了书之外,他也有自己的小东西,比如说某些奇怪的小摆件。
有小巧的木雕,还有小泥人,小陶瓷人。
看起来似乎都是小孩子的玩意,不像是封凌会喜欢的东西。
傅辛夷认识封凌那么久,全然没见封凌摆弄过这点东西,上街时也没见封凌对孩童玩意投去多少视线。她略有点好奇,就听见有人调侃式说了一声:“封大人这点东西看起来才像个刚成年的。”
封凌笑着回话:“我爹看我平时总憋着读书,在外头给我带回来的。不值钱,就想逗个乐。”
一群人哄笑。
封父并不知道如何带一个过早成熟且天赋异禀的孩子。他就当对寻常孩子一样对待封凌,才让封凌自小成长起来,性子里多了一分为人的底线。
傅辛夷听着话,望着这样的封凌,觉得心头愈发喜欢。
她温和弯眉,却是没将这点小喜欢说道出来。
所有东西都搬运上车,封凌才重回马车,朝着傅辛夷笑:“让你久等。”
他将自己刚挽起的袖子重新放下。衣服维持那么久折着,总归留下了褶皱的痕迹。
傅辛夷依旧那样看着封凌。
封凌抬头再度抬头,见傅辛夷也不说话,就盯着他不住看,以为自己有那儿不妥当,低头看看自己衣服,摸了摸自己脸:“怎么了?”
傅辛夷收敛了一些,微转头含笑说了声:“没什么。走了,回府。”
从今日起,他们就将共同生活在一块儿。
……
时间过得飞快。
快到让人每到过年,就惊讶于又一年将要过去,惊讶于上一年似乎也没怎么过日子。
这种对时间全然无所知的状态,其实是最幸福的时刻。唯有日子无病无灾,才会让人觉得白驹过隙,时光荏苒。
京城里其实大小事不断,京城外也是如此。
傅辛夷小花铺多开了几家,任欣颖和小吕各自已成了一家的掌柜,并手握田亩无数。任欣颖与京城守卫中的郝康安成婚,而郝康安也是官场亨通,往上爬了两个军衔。
谢宁成功考进了大理寺,而詹达在外头做官做得不错,在有意回京的情况下,终是成功回到京城,继续为官。骆康被家里逼着做生意,适得其反,反而朝着礼部头也不回去了。
桂正初在徐州治理河道颇有心得,回京后和十二皇子一起维持着和蒙古的贸易往来,同时著书一部,专写水利治理和洪灾处理方法。
封凌则是借着徐州和京城外几个临近的城做试点,户改、造路、农改,在朝上混得风生水起。
他这人心眼特别多,先提出一个户改制度,严格规范黄册制度,精简内容,让户部一群人站在了他那儿,还给黄册特意拨了一大笔专款。这个户改制度中,由于涉及到流动人口,利好商户,让家中有亲戚从事商贾的站到他那儿。
他转头又提出了一个军籍更改制度,将原本世袭的军籍,变成了可改农户但不可农户改军户。所有军户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将士们要额外做点别的活,但各种福利优先,优于农户。于是兵部也站到了他那儿。
回头他还说,要让百姓多想出更加创新的点子,要推进工部创新,造福天下百姓。一人种出以往三人的粮食,天下就能更快得以发展。于是工部也站在他那儿。
余下三部,吏部对他在徐州和京城功绩说不出话来,礼部有自家人骆康,刑部和大理寺那头被会说话的谢宁打了个里外畅通。
老丞相退下后,将位置传给了原吏部尚书。这位吏部尚书极顺皇帝意思。皇帝又将封凌捧到了天上,于是……朝中上下,一时封凌风光无限。
其实众多官员本来还挺不乐意的,觉得朝廷上下挺好的,天下百姓也挺好的。何必折腾那么多事情呢。可每回封凌一提出一个建议,他们就觉得自己在其中有利可图,转头就对着皇帝:“臣觉得封大人此举大善!陛下英明!陛下深谋远虑!陛下知人善任!”
皇帝怎么说?
皇帝也没想到封凌这么能干。
他刚开始觉得那么繁杂的举措,看起来很折腾的模样,觉得自己要多花点心思将人捧上来。他是真的看好封凌,也是真觉得封凌能做一个靶子站在朝堂之巅。
谁想到国库突然钱多了起来,他私库也突然钱多了起来……
只知道做怎么做皇帝,只知道在臣子繁杂情况之间摆平衡的皇帝,一脸茫然没想明白。怎么修个路,改几个政策,商人们就突然暴富了起来,然后天下人好像钱都多了起来,转头朝廷也有钱了起来?
有好处不拿白不拿的皇帝还得逼着封凌讲经筵,专听造路和农改导致的民间消费增多,从而引发的全民暴富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丞相家的小花娘 - 分卷阅读28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丞相家的小花娘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丞相家的小花娘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