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谒陵之乱(一)15

  韩传军自益州发家,做知县时便编制千人队伍缴过山匪,后任过监察御史,如今在兵部担任侍郎一职,又身着保定、宣府巡按御史。

  连这样的封疆大吏都未按时归来,自开平而来的父兄未曾抵达,也似乎不算需要十分忧心之事了。

  待用膳后,又过了阵子,整个营地都安静了下来。

  漫山遍野的帐篷中灯光暗淡。

  无数旗纛在晚风中翻滚,拍打出布帛之声,除此之外,万籁俱静。

  赵渊体弱,一日奔波下来,已有了困倦之意。奉安察言观色,已命下人进来为郡王更衣洗漱。

  “明日就要上天寿山……明日怎么都到了吧?”赵渊说。

  “自然的。谒陵之时,怎么都会到了。”奉安伺候他上床歇息,安抚道,“您安心吧。”

  赵渊翻了个身。

  他摸了摸胸前……

  那封和离书终于还是带上了。

  待谒陵之后,太子摄政,想必也不需要他绑住谢太初了吧……届时下山时交给谢太初。他回开平……也能一身轻松,无牵无挂了。

  *

  赵渊在一种诡异的安静中清醒了过来。

  外面的旗纛不知道为何没了声音。

  明明是安静的,却又有隐隐有什么更多嘈杂声传来,想要穿透压抑的黑夜,往他的脑子钻。

  “奉安……”他从榻上爬起来。

  可不知道为何,似乎连自己的声音都被压了回来。赵渊恍惚伸手扶榻,另外一只手要去够还巢,一瞬间打翻了旁边的茶壶。

  茶壶碎在地上,水滴飞溅。

  赵渊这才猛然意识到,并非安静,而是太嘈杂了,无数的声音早就充斥在周遭,被帐子挡在了外面……

  以至于他耳膜发痛,一时间失去了判断。

  “奉安!”他又喊了一声,双手用劲,终于将自己挪上还巢。

  赵渊身着中单,驱使着还巢出了帐篷。等他掀开帘子的那一瞬间,外面的声音一下子找到了入口,惨叫声,吆喝声,求救声,喊打声……那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冲入了他的脑子。

  可是赵渊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东沙河畔被大火点燃,犹如黄昏般明朗。

  绵延数里的大营如今成了一片火海地狱。旗纛早就烧成了灰烬,倒塌在混乱的帐子之间。

  围绕天子行在的栅栏被推倒了一半,血迹和尸体在栅栏两侧堆积。中间贵族的帐篷全部烧了起来。龙纛在桅杆顶端,也燃烧着,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绳索崩断。

  赵渊眼睁睁地看着象征天子行在的龙纛犹如一颗明星自半空陨落。

  热浪翻滚,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血和冷冽中的炙热让他毫无办法地发抖。

  无数人的名字从他脑海里翻滚过去,最终……他看向那已经成为残骸的道录司大帐……

  谢太初三个字在他脑海里留了下来。

  “奉安!”赵渊四下打量。

  周遭下人们早就四散消失,赵渊咬牙又往外推行两步。

  “林奉安!”

  “奴婢在!”树丛中有人应了一声,接着奉安便怀中抱着个孩子踉跄从树丛中走出来。

  他脸上有污物灰烬,眼神中亦有些慌乱,怀中孩子仿佛不轻,以至于他抱着孩子过来到赵渊面前的时候,一个脚软匍匐跪地。

  “奉安,你没事吧?”赵渊急问。“出了什么事了?”

  “奴婢……我、我……”奉安恐惧发抖,仔细打量赵渊,“我刚瞧着树丛里有动静,便进去查探了……”

  说话间他松开了手。

  火光中,赵渊看清了他怀中之人。

  乃是皇太孙赵浚。

  “浚儿?!”

  赵浚左边肩膀上有个血窟窿,血一直往出流,脸色已经苍白。他脸上全是血污,开口便是哭腔。

  “二哥救我!”赵浚已经扑了上来,赵渊几乎是一把将他抱住,按住他肩膀上流血的地方。

  “快,奉安,找、找纱布来!干净的!”赵渊依稀回忆起年幼时在开平,将士们如何治疗伤口。

  奉安应了一声,跌跌撞撞地爬起来入了帐篷翻箱倒柜。

  赵浚还在哭:“二哥,救我。”

  “怎么回事?”赵渊问,“出了什么事了。”

  “是、是宁王。”赵浚哽咽道,“是宁王!丑时刚过就有北大营仪仗骑兵冲天子大帐,十二亲卫在栅栏内奋力抵挡,没料北镇抚司锦衣卫和羽林卫先后叛变,放到了栅栏,任由骑兵入内踩踏,死伤无数。父亲让四卫营的千户乘乱把我送了出来,没料路上一只重箭射穿了那人胸膛,更把我肩膀射了对穿。我乘乱跌入草丛中这才狼狈到此。”

  “你、你说什么?”赵渊呼吸一窒。

  “现下十二亲卫被冲散,锦衣卫和羽林卫只听宁王调令,如今骑兵在各营帐中肆意起火。文武百官见着平时看不顺眼的直接杀了,还有些被抓了去中军营帐了。”

  “那、那皇爷爷呢?”赵渊比赵浚慌乱更盛,问,“还有太子?!”

  “宁王带人抓了皇爷爷还有我父亲!”赵浚哭道,“二哥!赵戟大逆不道,乘着谒陵起乱,谋逆反叛!如今已是抓了皇帝和太子!”

  赵渊听完这话,脑子里一片茫然,直到奉安从里面出来,将止血药和纱布递过来,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把这些按压在赵浚肩头。

  血根本止不住,瞬间浸染了棉絮纱布,直接染透了他的手。

  赵渊搂着赵浚在怀中,勉强集中精力,仔细打量赵浚面色。

  赵浚此时脸色已有些灰白,他已心觉不好,紧急时刻又无法多想,急促对奉安道:“你收拾行李伤药,带上钱财和干粮,去解了拉车的马匹,带上皇太孙往开平方向急行!”

  奉安一怔。

  “可——”

  “你听我说。”赵渊虽然声音发抖可所言却思路清晰,“宁王谋逆,如今太子被拘,皇太孙危矣!锦衣卫兵力部署过了延寿寺便渐弱,你骑快马而去,有幸突出重围,必能路遇我肃王府亲兵!赵浚还有一线生机。若此时再犹犹豫豫,皇太孙命丧于此!”

  奉安泪如雨下:“奴婢带皇太孙走了,您可怎么办?!您腿脚不便——”

  赵渊勉强笑道:“你糊涂。我不过一个闲散郡王,即便是社稷崩塌,也不由我来承担。可若皇太孙在此间,我怎有活路?”

  奉安哭着起身,仓促收拾了行李,解马而上,接过皇太孙,将赵浚绑在自己怀中,对着赵渊泣不成声。

  “奴婢走了。”

  “好。”

  “您、您自个儿保重。”

  “我知道。你放心。”赵渊含泪又笑。

  奉安引马而行,又听见赵渊唤他。

  “林奉安。”

  奉安转身看他,泪中只能瞧见赵渊模糊身影。

  “你随我来京十载,虽为主仆,更似兄弟。”赵渊道,“皇族血斗,原本不该牵扯你进来。你这一路过去,若皇太孙有恙……你弃他而走……我、我不会怪你。”

  林奉安大哭:“我虽为奴仆,却不至于这般禽兽。郡王,你别小瞧了我!”

  “我不曾。”赵渊回他。

  林奉安再不说话,狠狠甩鞭,身下马儿已向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马踏之处,寒霜碎裂,扬起砂砾。

  难道皇太孙走了,便有活路?

  这慌乱之中,刀剑无眼,真就能活到最后?

  谁人都知是这般。

  不过是说一句谎话,拼一线生机。

  赵渊送走了林奉安,回头去看只有残骸的大营,中间火势渐消,而两侧山上冬日枯林被引燃,在天寿山上肆意燃烧吞噬。

  丝毫不减颓势。

  与此同时,从火光中,隐隐有军队向着乐安郡王营地而来。

  赵渊看着那行军队。

  压制浑身颤抖,深深吸了一口气。

  寒意凛冽的血腥气冲入他的肺中。

  。

  --------------------

  【注1】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

  【注2】纛: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龙纛:天子大旗。

  皁纛:黑色帝王大旗。一般位于队列前方。

  【注3】行在:旧时帝王巡行所居之地。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9章 谒陵之乱(一)1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业已成魔完结+番外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业已成魔完结+番外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