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81

  肖潇虽然无奈,可是看着各个比他高出一头、壮上一圈的侍卫们,最终还是没敢争辩下去。只是担心有人做手脚,于是他偷偷拔下一根头发夹在箱子的开口,然后才上了锁。总算有些心安的他和其他人一起跟着一个小太监往宫里走,这一回人多,他总算有闲心观赏一下这皇宫里的景色。

  这白玉国的皇宫坐北朝南,也是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布局建造,以在中轴线上的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和神武门分隔开来。西边有武英殿、慈宁宫等,东边则是文华殿、膳房、皇极宫和珍宝馆。这午门的主门只允许皇帝进出,除此之外便是皇后大婚时可以打开一次,以及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在殿试之后有资格出去时走一回这主门。而午门除了一个正门之外,还有两个侧门,分为东西侧门。肖潇刚刚通过的这午门的西侧门走文武百官,刘凯泽进的东侧门则是专供皇亲国戚进出。

  肖潇从这西侧门进去之后眼前便豁然开朗,由左右两道高达十米的朱红色宫墙围起来的广场里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拦在众人面前,不过上面建有四座白玉桥,白玉桥上还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祥云龙凤。肖潇等人跟着小太监过了桥,大抵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广场地面也是白玉铺就,显得庄严而大气。肖潇再细看这青砖地面,没想到有些青砖这上面也刻着图案,不过是些小的祥云。一边感叹皇宫的精致,肖潇一边默默跟着人群走过广场,来到三道宫门前。

  这三道宫门从西数分别是贞度门、太和门和昭德门,进去之后便是天子听政的太和殿,也是肖潇要去的举行丰收祭祀与中秋宫宴的地方。太和门依旧是皇帝皇后才能进出,昭德门供皇亲国戚,贞度门则是文武大臣们上朝的必经之路,因此肖潇等人跟着小太监穿过这翘角飞檐的贞度门,来到太和殿前。

  肖潇一进门便被震撼到失语,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远远超过言语描述的正气浩然。先前肖潇还称那午门前的地方叫广场,然而等进了这贞度门、来到太和殿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太浅薄了。这太和殿前的广场大约是四五个足球场大小,中间有宽五十米的两段长长的阶梯通向后方仿佛在小山之上的太和殿,所有人都必须仰着头才能望向那国家的心脏之处。肖潇按照礼制和博士们站到最西南边的角落,他跺了跺这青黑的地砖,却发现这声音似乎也不是他知道的任何材料。于是他想了想,这才挖出了与工部工匠们闲聊时的信息——

  原来这皇宫重要地方的地砖全部都是由金砖铺就,只是这金砖并不是黄金做成的,而是因为每一块砖都经历了复杂的工序和艰难的运输,这让它的价值等同于一块儿黄金,因此才被称之为金砖。这种砖不仅敲击起来有金石撞击之声,而且有冬暖夏凉之效,听说夏天妃子们将水果放在这种砖搭起来的器具里可以保水果半月不腐,因此才被选为皇宫用料。

  “这砖可是从幽城的一个村里运出来的,”工匠佩服地跟肖潇讲,“听说一窑砖里只要有六块不合格,那么这一窑就要重新烧制。还有这工序,就选土这一项,就有选、掘、运、晒、椎、浆、磨、筛等八道工序,至少要7个月时间;再比如烧制环节先后要用糠草、柴草、松枝等先后烧制。都是精工细作,每一道工序继续数个月。”

  “所以这每一块地砖从开端制作到最终完结起码要花2年的时间,精雕细琢,可谓是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肖潇回忆着工匠的话,踩着这些砖的脚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时太阳已经缓缓升起,第一束阳光撒在这里,其景真是让人心神激荡,肖潇也不由得屏息。金砖明亮如镜,澄澈仿佛玉石,这广场在太阳的照耀下便折射出满天的彩光,隐约仿佛可见龙凤穿梭其中。肖潇上回进来时提心吊胆的,哪里敢乱看?因此他不由得一时有些痴迷如此美景,直到被不断进入的官员们打断了遐思。

  仿佛跟现代一般,越是官高权重的越是晚到。肖潇愣神这段时间,贞度门先是走进一些绿色和青色衣服的官员,等到卯时之后才有零星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走进来。白玉国的官服的颜色并不一样,一至四品,用绯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至九品,用绿色。不同品阶间料子也不同,就像肖潇与祭酒,虽然都是特殊的穿着灰袍的国子监官员,但是他身上的袍子只是细麻布的料子,而祭酒穿的灰袍却是丝绸的。还有这脚上的马靴,头上的纱罩,衣服上的刺绣,甚至就连腰间小小的饰品都透露出白玉国官员间森严的等级制度。

  等到肖潇腿都要站麻了,听到贞度门关门的声音之后,这时皇帝才在公公的一声“皇上驾到”中出现。肖潇和众人一起高呼万岁,公公说完“免礼平身”才抬起头。可惜肖潇不是开了挂的“千里眼”,他除了一个明黄的身影便什么都看不清,就连皇帝长什么样子都看不到。有些遗憾地想自己三番两次见皇帝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肖潇此时却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这么大的地方,皇帝要扯着脖子喊才能让百官听到吧?

  肖潇想象着那种情景,抿了抿嘴才忍住笑意。可惜他终究失算了,因为皇帝的话是由那个大嗓门的公公传达的。

  “朕生于……”

  公公说了一通文言文,肖潇除了开头几个字之后一句也没听懂,最后只能无聊地盯着前排人的衣服发呆。他历史差得很,对于古代皇帝祭天的流程是一点不知,还以为就是像现代学校开大会。突然公公说完了,肖潇跟着一众官员又跪了下去,口里还念着什么“天佑白玉,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就结束了?

  肖潇跪在地上心里疑惑,悄悄抬起头,这才发现皇帝正一步一步下台阶。台阶下早已备好皇辇,等到皇帝坐上之后,官员们这才被允许起身。

  “开太和门——”

  公公高喊一声,太和门缓缓开启。皇辇行在最前头,官员们则分为四竖列整齐地跟在其后,肖潇等人在队伍的末尾。前头是望不到头的前进队伍,后面是带刀侍卫们,肖潇生怕掉队便一刻也不敢放松,直到出了午门才知道这是要去哪里。

  原来这丰收祭祀根本不是皇宫、而是在王城的西南角——天坛举行。这特殊的队伍无声地在街道上前进,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下跪迎接,高呼万岁,可谓是皇恩浩荡。但是肖潇却是没有这种荣耀的感觉,而是在思考怎样走能让膝盖不那么疼。

  天坛离皇宫至少十里,皇帝乘皇辇,可他们这些官员却是步行。肖潇这时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要一大清早就起来搞祭祀,因为光走路都要至少半个时辰,这祭祀可还没开始呢。肖潇心里想着晚上的表演流程,这才能勉强维持住扑克脸,而不是伸手揉一揉酸痛的小腿。

  好不容易到了天坛,肖潇累得早已没有心思观赏这天坛的风景,只是跟着官员们又跪了下去。皇帝一步一步走上天坛的阶梯,等到走到顶端之后,公公才让官员们平身。

  这祭祀是从郑之前便有的“敬天法祖”的传统,在这片土地的人们眼中,天地哺育众生,是最高的神。天的人格化称呼是“昊天上帝”。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历代王朝都由天子来亲自主持祭天仪式,因为人们相信君权神授,天子是上天选择的领导人。祭天的祭坛一般为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在仪式上须诵读祭文、奏雅乐,并焚烧祭品,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给天,作为对天滋润万物的一种报答。

  丰收祭祀作为白玉国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祭祀,一是感谢今年的天赐,二是为了祈祷明年的丰收,因此这仪式也十分繁复,光是诵读祭文都用了半个时辰。太阳逐渐升起,这九月的太阳即便还没升到正当空,依旧十分厉害,肖潇最后连后背都汗湿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62章18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傻子的童养媳完结+番外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小傻子的童养媳完结+番外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