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3/3)

 但我们那边不一样,我们那儿还没完全达到产业化,政府倒是很欢迎有人来投资,但到底政府自己都没底,所以在扶持这种中小企业发展时资金给得很谨慎。”

 林斐大概是能听懂。

 倒是张儒赫,他这会是憋不住了,看林斐两人之间短暂沉默,他另外挑起一个话题:“我觉得曲英说得挺有道理,最近的露营热不就是近距离生态旅游行业兴起的一个写照吗?而且最近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视频博主跑到农村租房,前期做改造农房的视频,后期住进来还可以拍三农题材的视频,反响都挺不错的。”

 林斐两人看向他,等待他的下文。

 张儒赫拍拍林斐肩膀:“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把你家的院子重新拾掇出来,差不多就跟曲英姐那种,然后开民宿,结合聂泽租的那个农场的经营模式,把菜地一块块租出去。”

 程帅也是眼前一亮:“对啊!你买不了学校的菜苗,但完全可以介绍同学的菜苗帮忙销售嘛!到时游客在你这边租上一小块地,打的旗号就是能近距离买到淮大农学院的优秀菜苗品种,一块地收三百块,你负责日常管理,他们只需要周六周天过来摘摘菜,体验体验农家自然生活。到时不光租地能收一笔钱,游客住宿你又能收一笔!”

 林斐很感谢这两个朋友给他出的这么一个主意,但林斐暂时不打算这么搞。

 听上去就好累的!周一到周五伺候地里的菜,周六周日还要照顾过来玩的游客,一周也就七天,天天不得闲。

 那林斐跑来村里还图个什么?不如去盛海拼拼闯闯呢。

 张儒赫看林斐兴致缺钱,他挑挑眉:“你不干啊?”

 听到林斐浅浅的“嗯”一声,他又问:“真不干?”

 林斐:“……”

 他虽然没说话,但满脸都写着拒绝,张儒赫便道:“我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想去做个试试,回头去跟你们村书记聊聊,注册个公司折腾一下。”

 林斐可有可无点点头。

 说实话,张儒赫在这儿搞还不如去淮大附近哪个村子搞呢。毕竟淮市是个省会城市,人口超过两千万,比起杨关这种人口不过几百万的地级市市场前景不知好多少倍。

 就在程帅为好友这副不上进样子恨铁不成钢时,胡大海这边惊得差点跌掉下巴!

 他是镇上规模最大的种植户,干了这么多年下来积累的经验自然丰富异常,胡大海对每种植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了然于胸。

 在他合理控制大棚室内温湿的前提下,他种下去的秋葵已经率先结了果子。

 作为大棚老板,胡大海一家自然最先吃到,不过就是一道很家常的秋葵炒鸡蛋,愣是叫家里三岁多大人正愁他不爱吃青菜的“狗见嫌”,抱起盘子吃个精光!

 吃完,“狗见嫌”还抹抹嘴巴,冲老爸老妈要道:“晚上还要吃秋葵。”

 胡大海妻子也惊呆,问:“大海,你确定这秋葵是咱们家大棚种出来的?”

 “啊!”胡大海也惊呆,但很坚定地还是发出一个特别肯定的声音,这就是自家种出来的大棚菜!

 大棚菜是远不如当季菜好吃的。这一点,专门种大棚好几年的胡家两口子心里门儿清,所以赚钱之后,他们家一般吃的都是超市里最贵的有机菜。

 这些有机菜都是从全国各个有机种植地露天种植采摘的蔬菜,有机是有机了,露天也露天了,但当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菜是不耐放的,菜商为了减少运损,一般都会在菜只有六七成熟的时候就提前采摘下来。也就导致蔬菜是健康了,但味道不好,跟大棚菜也没差多少,都寡淡无味。

 但这次自家的秋葵就不一般了啊,吃起来清香当中带着一丝回甘,黏液滑、不涩口,关键是肉质层也够厚实,吃起来爆汁爆浆。从味道、从口感、从品相,王珍珍是丁点儿都不敢猜,这竟然是今年自家大棚种出来的?

 看妻子这样不可置信的表情,胡大海突然想起来了。

 他道:“这个秋葵品种不一般,是淮大农学院一个学生从他们学校搞的内部种子,说是品种特别特别好,当时我也没敢多买……”

 越说,胡大海就越是后悔,他怎么当时就没把那小子家所有种苗都包全了?

 王珍珍也就是这两年在家照顾小孩,大棚那边去得少,但当初他可是跟胡大海一起建大棚的女人,对于大棚菜和非大棚菜市场的了解她同样认知深刻。

 王珍珍当机立断指挥丈夫:“你现在就叫人把那些秋葵上面的大棚给撤了,咱们现在就拼着上市晚一点,也要做出来个非大棚菜,到时候价钱肯定比早秋葵可以卖更好。”

 胡大海嘴角动了动,跟老婆坦白:“我当初就买了几十棵秋葵苗,不过还有些青椒甜椒番茄这之类的。”

 “一共多少棵?”王珍珍已经对这个过于谨慎的丈夫不想多说什么了,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止损。

 胡大海:“二百多、不到三百吧。”说时,胡大海自己都想给自己两嘴巴子。

 当初那菜苗瞧着长势那么好,明显就不是普通品种,怎么他当初就那么老鼠胆哩?

 王珍珍:“全部把塑料布揭开!全部露天种植!”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33章 第 33 章(3/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最新列表章节

正文卷

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最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