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写诗18

  赵锵问:“可要尝个鲜?”

  小兔子造型可爱,松软可口,邵望舒眼睛慢慢地不动了。

  荷花池,邵望舒和赵锵并排坐在岸上,两人中间放着个食盒,里头的小兔子已经去了四五个。

  邵望舒褪了鞋袜,脚浸在湖水里,扒拉着池水玩,“还没问你呢,昨儿怎么掉水里了?”

  赵锵嘴里还叼着半个兔子,含糊不清道:“逃学呢。”

  邵望舒缓缓睁大眼,“在宫里,还能逃学?”

  他们这帮人走到哪都有一群人跟着伺候,行踪都是明明白白的,去哪都扎眼得很,前脚逃了,后脚就能被找到。更何况宫墙高,周围布满了侍卫,很难靠近宫墙,更别提翻出去。

  赵锵四处瞅瞅,跟着他俩伺候的太监们都站在离他们比较远的岸边,四周也没其他人,赵锵压低声音说:“侍卫们日夜轮守,从宫墙上离开自然不可能,还没靠近,就被拿下了。我走的是别的地方。”

  邵望舒竖起了耳朵。

  “淮王宫用的是前朝宫殿。”赵锵解释,前朝亡了之后,淮国建立,用的就是前朝修建的宫殿,淮国的开国皇帝入主国泰殿,宣布天下换主。

  “前朝在建宫殿时,留了个地道,若是灭国了,兵临城下,皇宫各个大门都被封锁,皇帝能从地道离开。”赵锵道:“我走的就是这条路。”

  邵望舒心里一个咯噔,若是这样说,那如果有人从地道进来,行刺,岂不是方便得很?赵锵武功稀松平常都能随便逃学,懂武功的人来简直不要太容易。

  “知道的人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邵望舒问。

  赵锵得意洋洋:“当然不多,这地道要是叫很多人知道,那还得了?”

  赵锵道:“从前我爹在刑部,审前朝刺客时审出来的。”

  邵望舒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几个信息:第一,知道地道的不止刺客一个人,最起码指挥刺客的人和查案子的人都清楚;第二,赵锵他爹知道地道,告诉了赵锵,却未必上报给了皇帝,所以地道没有封掉,又或者已经上报了,皇帝在用地道钓鱼。

  但不管怎么说,邵望舒都觉得这个地道很有风险,对秦嘉谦不利。

  邵望舒道:“我也不想进学,我们出去玩吧,能带我去那地道看看吗?”

  “可以。”赵锵一口应下,地道在他的朋友们中并不算多么深的秘密,他已经带了好几个人出去玩了,多带一个邵望舒也不算什么。

  赵锵教邵望舒:“现在不能直接走,直接走的话会被大学士发现的,这样,我们先回去上课,然后上到中间跟大学士递恭牌,假装要出恭,然后从致学府后门溜出去。”

  赵锵和他约定时间:“你听着暗号,我从明德堂出来后,就在你窗户边敲三下,两长一短,你听到声音就出来。”

  “好。”

  今儿来上课的还是韩暮,韩暮在上头之乎者也,邵望舒一句都听不进心里去,满脑子都是地道,一会儿脑补赵锵他爹早有异心,得知地道隐而不发,等着关键时刻给秦嘉谦一击,一会儿又脑补秦嘉谦其实早就知道了,只是想查查还有没有漏网之鱼,所以故意留着。

  邵望舒思来想去,内心隐隐不安。他不清楚赵锵他爹以及赵锵全家族在朝廷中的立场,但听说过秦嘉谦皇位来得艰难。

  昔年先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生了双生子,一个秦嘉谦,一个秦嘉祢。这片大陆上曾经凭空出现过一块刻了字的石头,皇室若有双生子则不祥,二者只能留其一,否则国家大乱。双生子彼此吸食运气,一个气运强了,另一个便不好。

  石头来得莫名其妙,按照邵望舒的想法,大家理所当然会觉得这是放屁,并不放在心上。毕竟这玩意儿,今儿他刻一个,明儿我也能刻一个,算得了什么?

  但也不知为什么,全淮王宫都对此深信不疑,问就是昭国大国师说这是神谕。

  总之,荒诞不经,漏洞百出。

  但偏偏有人信。

  邵望舒一度认为淮王宫过于迷信,只要顶着个□□头,就能胡说八道,以后有机会,他也要冒充神,也要胡说八道!

  先帝和先皇后是迷信的中流砥柱,生了双生子心里头不得劲儿,打算送出去一个。秦嘉谦和秦嘉祢里,他们留了身体健康的秦嘉祢,封为太子,把哭声微弱,看起来身体不好的秦嘉谦送走了。

  若是个正常人,大约会给秦嘉谦找个好人家,最起码衣食无忧,远离皇室,平平安安长大。

  但先帝和先皇后谨记着石头上扯淡的言论,生怕秦嘉谦这辈子气运好了,压了留下的秦嘉祢,阻碍了他们淮国的气运。因此只管往那贫苦之地送,越贫寒越好,把婴儿时期的秦嘉谦裹个毯子,往穷得叮当响的农家门口一丢,就走。

  因为怕多关注他,会间接提升他的气运,先帝和先皇后没有在他身边安排一个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敢。

  那时民间的大夫急缺,十里八乡顶多有一个懂医术的,绝大部分平头百姓都撑不到找大夫,就病死了。除此之外,遇到灾荒,民间粮食紧缺,饿死、易子而食的不在少数。

  他们为秦嘉谦选的人家贫苦,秦嘉谦未必就能顺当活下去。

  他们能狠心把秦嘉谦送走,却不敢听秦嘉谦的「死讯」。

  农家心善,尽管吃饭都艰难,但也见不得婴儿饿死,给他捡了回来。

  一晃多年,秦嘉谦在山野之地长大,吃饭都是问题,自然也读不上什么书。秦嘉谦放羊的时候,趁羊吃草,自己钻在学府树上偷学,那时讲学的先生,便是云游四方、恰好在此地停留的平秋锦。

  秦嘉谦日日早早地去树上待着,等讲完再走。

  据说平秋锦发现偷听的秦嘉谦后,没拆穿他,而是把学堂挪到了院中,让他听得更清楚。

  秦嘉谦自然识得先生好意,主动从树上下来,道过谢后,问了先生两句话,第一句是「先生,为什么有的人锦衣玉食,而有的人食不果腹」、第二句是“我们终日劳作,在田间地头受尽辛苦,却连活着都艰难,而地主们只需在家躺着,便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这是为什么?”

  平秋锦回他:“跟着我学,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秦嘉谦就这样在平秋锦身边读了一年的书。

  平秋锦还习武,顺带教他习武。

  后来大旱,人人都吃不起饭,农户也不例外,便起了把秦嘉谦卖给人牙子当奴才的想法。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1章 写诗1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冒充君后完结+番外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冒充君后完结+番外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