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百万贯264

  王家看似严格执行“食不言”的饮食纪律,大家一起闷头吃,谁也不说话。

  这和明远在京兆府时,与舒氏娘子和十二娘一起时一样。虽然那只是明远的“半路家庭”,但此刻此景,令明远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母亲和妹妹,想念起一家人在一起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明远不得不说,王夫人的羊肉饺子,做的相当不错,搭配腌渍的小菜,正好开胃解腻。

  而种建中和种师中两兄弟更是吃得头都不抬。

  王雱看他们两位吃的香,更是面露笑意,想要说些什么,一见王安石还在埋头吃饭,就也不便开口。

  至于王安石,他就真的像是传闻中一样,只就着面前的一碟,一枚一枚地吃,将里面的饺子全吃完了。

  距离王安石有数尺、甚至是数寸之遥的那些碟子,小菜或者是佐料,王安石如同看不见一般,动也不动。

  明远所坐的位置正在王安石侧面,身后是一座屏风。

  明远始终感觉屏风后有人在看着这边,耳畔能听见衣物摩擦传出的窸窣声。

  待他们吃了大半,种建中和种师中面前的碗碟几乎要全空的时候,明远清楚听见背后有位妇人的声音开口低声道:“赶紧、赶紧再添些馄饨……都是些半大孩子,胃口正好的年纪!别让饿着了……”

  “唉,老爷与大哥请客也没早说一声,得亏家里还多预备了些……”

  听声音口吻,应当是王安石夫人吴氏。

  或许普天之下的母亲口吻都是一样,明远一下子又想起了母亲舒氏,心底一阵暖意油然而生。在久远记忆里极少有机会感受到的家庭温暖,此时此刻重又真切感受到了。

  王夫人发话之后没过多久,一名老仆就双手抱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羊肉馄饨出现在门口。

  而种建中与种师中都吃空了眼前的盘子,见到新添上的满盆“馄饨”,都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一顿饭吃下来,明远填饱了肚子,身心俱暖。

  至此,他终于有点明白了王安石邀请他们到府上吃饭的用意——他和种家兄弟,都是独自在外,冬至时无法与家人团聚。王安石便邀请他们上门,吃一顿便饭,或许能稍许安慰思乡之情。

  不管这是王安石本人的意思,还是王雱提议的,明远对此都很感激。毕竟不是历史上每位宰执都能做到这一点。

  而王家的这一顿如此俭朴的“冬至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王安石对于自家的财富毫无兴趣,甚至是毫无概念。他一力推动变法,确实并非为了私利。

  待到所有人都吃完,明远等人都放下筷子。

  而种师中恰如其时地打了一个饱嗝,小脸上随即露出羞赧的神色。

  王安石转头望着种师中,突然开口,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明远一头雾水:……这是什么?

  只听种师中马上回答:“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王安石与王雱同时鼓励地点头。

  ——原来竟然是经义的现场问答?

  王安石问了经传中的一句,而种师中马上就答出了出处。

  只听王安石重复了其中一句:“如之何其彻也?”

  这时,只见种师中一张小脸绷得紧紧的,完全没了刚才吃馄饨时候的满足与闲适。他思索了片刻之后,便高声答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②

  不假思索,滔滔不绝。

  王安石父子顿时对视一眼,同时点头。王安石甚至还满意地伸手拈须,一派老怀安慰的模样。

  明远偷偷瞄瞄种建中的神情,只见种建中一张脸也绷得很严肃,但是眼中也流露出赞赏与喜悦,显然觉得弟弟答得非常不错。

  明远:敢情只有我一个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呀!

  一时席面被撤了下去。。

  “远之,请随我来。”

  王雱轻声细语,将明远带出王安石书房外的花厅。

  明远望望身后,种建中与种师中都坐在王安石对面。

  他基本可以完全确定,王安石今日要见的,是种家的这两位兄弟。

  自己只是个陪客。

  但明远非但没有感到失落,反而感到很庆幸——至少王雱不会像刚才考较种师中那样考较自己,熟人嘛,多半拉不下这个面子。要是亲见王安石,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王雱引着明远,经过后院一条鹅卵石小径,进入了一座独门独户的小院。

  明远突然意识到,王雱这是将自己引去他自己的住处。

  果然,王雱将明远引进一间书房,随手用“自发烛”点亮了室内的油灯。

  灯火幽幽亮起,照见这书房中汗牛充栋的书册。

  明远便在心里大声道:惭愧!

  王雱虽有神童之名,可是从他的书房来看,应当也是寒窗苦读了十多年,才能有如今的“才名”与“文名”的。

  “元泽兄,多谢今日……”

  明远先向王雱开口,想要诚挚感激。

  谁知王雱却轻轻摇手,表示不算什么。

  他来时一直唇角蕴着笑,此时才突然大笑出声。

  “远之贤弟真是好本事!”

  明远在读书人面前一直感受着压力。现在反而糊涂了。

  “逼着高家吐出他们低价运进京的石炭,给了军器监!”

  王雱实在是没忍住,畅快地一阵大笑。

  原来是这个——明远吁出一口气,心中放下一块石头。

  “愚兄原本还想着要不要为你出头,弹劾的词章都准备好了……”

  原来,明远的山阳炭长与高家炭行的石炭之争,王大衙内也一直看在眼里,准备好了自己出手帮忙。

  “高家这等豪商,惯会低买高卖,囤积居奇,又或是刻意压价,逼死对家……今日他们总算在远之手里吃到了苦头。”

  明远:我其实能够理解。

  高家这样的巨商,手上拥有大量的资金,背后又有权力撑腰,自然追求垄断,试图将竞争者都挤出局,好让自己一家独大,往后不就可以肆意妄为,想赚多少就赚多少了?

  “如今有人建议在汴京设立市易司,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品,市场上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家贷款或者赊货,可以收取息金。远之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明远一怔:这是……市易法?

  他猛地跳起来:“不可,元泽兄,这万万不可啊!”

  王雱万万没有想到明远竟然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对,他不解地问:“远之为何觉得不可?”

  此刻明远脑海里满是“行政权力膨胀就必然导致寻租”,市场应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但苦于一时无法向王雱解释清楚。

  他脑海里飞快地转着,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观察王雱的表情。

  突然,明远明白了了一件事——今日王安石父子将他们一行三人请至相府,他明远并不是一个陪衬。

  是王安石之子王雱,甚至是王安石本人,想要通过他,了解商人这个阶层对于“市易法”的意见。

  “……总之,此法绝不能轻易推行,就算是推行,也绝不能在汴京。”

  明远一通解释之后,王雱又问。

  “远之当年对青苗法一力支持,如今为何又对市易法如此反对?”

  “青苗法啊……”

  明远回想起当初他决定支持青苗法时的情形。

  “王安石这人能处!”

  他是这么评价的。

  如今他受邀,于相府和王家人一起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家宴,对王安石的评价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所以他一定要把这道理与王雱说清楚。

  “这就要从‘市易’的本质说起……”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24章 百万贯26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完结+番外全文最新章节

正文卷

[历史同人]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完结+番外全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