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69

  这些保安是什么来历,只看气势就不言自明。

  再加上如今广大网友对季知行的好感度几乎爆表,即使有谁想靠唱反调吸引眼球,也要掂量掂量会不会遭流量反噬。

  计哲把相机里的照片一一翻过,打算等记者会第二议程再多拍几张。以后报道大学生各类学术活动,或等季知行有了新的成就,这些旧照片还可以翻出来再用无数回。

  光是这回他就想好了,写一篇记者会报道,再来一篇回顾季知行在CUPT竞赛中的表现,两则素材合起来还可以再水一篇。好!这就有三篇了!

  季知行的论文是SCI,他的报道是KPI,打工人伤不起啊……

  第二议程开始后,在第一议程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外国记者开始提问了。

  “季先生,据我所知,你的八篇论文都是同一个选题,为什么不干脆合并成一篇论文发表呢?”

  言下之意就是暗暗诟病季知行有水论文之嫌。

  季知行挑眉,啊,尖锐的问题来了。

  “事实上,我一开始正是这么写的。”他轻轻一笑,“但是当我向某个享誉国际的国外期刊投稿后,却被以「缺乏新颖性」的评价快速退稿了。”

  “当时我不明白「缺乏新颖性」的评价从何而来,疑心是因为语言或者……别的什么因素,所以将这篇论文转投我祖国的《华夏科学》,顺利过稿。”

  季知行没有把当初可能遭遇学术歧视的事情说得太明白,毕竟在《数学新进展》遭遇的不愉快只是源自于一个学术编辑的傲慢与偏见。

  那个学术编辑后来被开除了,主编巴尔克先生也诚恳地道过歉了,实在没必要在公开场合再揪着这点继续给人下脸子。

  当然,底下坐着的都是咬文嚼字的专家,要是他们自己揣摩出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来,那可就不干他的事了——季知行觉得自己的心好像黑了一点点。

  他继续说道:“同时,基于一点年轻人的意气,也是为了快速验证我论文中的各种观点是否正确,我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将内容拆成了七篇分开投稿,交由不同期刊的编辑审查。”

  “我想,在以往的期刊中,NS方程的近似解都能单独发一篇论文,那么光滑性、解的存在性、精确解、通解等等主题应该更具有独立成篇的价值。”

  言下之意就是,你个门外汉少特么来指手画脚,要么你就把以往抓NS方程枝节的论文都拿来批一遍,不然你没资格说我水论文!

  “你是在哪家期刊被拒稿的呢?”外国记者继续问道,他实在是不能相信顶刊的编辑里会有这样的蠢货,怀疑这只是季知行的借口。

  季知行两手一摊:“不愉快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事实上我可能还得向拒绝我论文的那位编辑道谢,要不是他我也不能一下子成为论文暴发户。”

  台下此起彼伏地响起笑声,好些记者都为季知行的促狭鼓掌。

  比起苦大仇深地痛斥学术编辑的有眼无珠、控诉曾经遭遇的不公,这种带点蔑视的含笑以对其实是应对挑刺的最好办法。

  在欢乐的氛围中,那个外国记者悻悻地放下话筒,不甘心地坐下了,他再执着地揪着不放只会凸显自己的不怀好意。

  其他记者笑过之后,在心里各自思量。季知行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一听也都猜出来是哪家期刊了。

  四大数学顶刊偏偏三缺一,此前就有很多人表示有点小小的遗憾。一些科研党更是为季知行惋惜得捶胸顿足,明明投给《Science》的那篇完全可以投到《数学新进展》嘛!

  如今看来,这里头还藏着事啊。记者们纷纷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八一八其中不为人知的曲折,再凑一篇报道出来。

  外国记者区又站起来一个记者,他看起来比先前那个友善多了,提问的时候都是带着笑意的。

  “季先生,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制定的规则,你可以借NS方程的成就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请问你打算怎么使用这笔钱呢?”

  季知行还没想过这个,他说道:“现在考虑这个还为时过早了。根据克雷数学研究所制定的规则,任何一个千禧难题的解答,都必须经过两年的验证期才能受到真正的认可并获得奖金。”

  “哦?那你会不会为这个规则而觉得有些遗憾呢?”

  “当然不!”季知行总觉得这话有点绵里藏针,好像在暗示他的研究成果可能撑不过两年就会被挑出致命错误以至于失去获得奖金的可能,也好像在暗示他见钱眼开。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多了。

  NS方程的通解与推导过程必然要经受来自整个学术界的质疑、辩难、诘问,才能受到广泛的认可,季知行此刻也不打算把话说得太满。

  他避重就轻地说:“说到奖金,我想向我的母校广陵大学表达诚挚的感谢。”

  前几天他从研究所回来后,主任拉着他说了好几件要紧事,第三件就是学校决定给他颁发奖金的事。

  各大高校对于科研成果、包括SCI论文的奖励方案都略有不同。

  有的学校以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为主要依据,有的以期刊分区为主要依据。奖金跨度也比较大,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

  在广陵大学,SCI论文的奖金分为五个梯度,第一梯度在50万上,第五梯度在1万以下。

  此前,季知行、颜久昇、赵毅、孙珥上稿《Science》和《Nature》,学校就为他们颁发了每人2万元的奖金。

  这其实不算少了,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独立科研立项做出成果的。

  但是,季知行这回发表的论文不适合以常规方案来计算,因为他的选题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

  学校为该给季知行颁发多少奖金特地开了一次会,从校长到各院院长都一致认为可以破例一回。

  大家围绕奖金的数额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考虑到季知行这回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决定向克雷数学研究所的奖金看齐。

  按照当下的汇率,100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675.22万元左右。

  校长一咬牙,抬到了800万元!

  “这样大气一点,不然有零有整听起来畏畏缩缩的一股小家子气。”

  学校之所以愿意掏出这么大一笔奖金,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季知行这回的成就实在是举世瞩目,广陵大学短期与长期都能因此获益良多。

  比如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群众认可度,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教育部的经费倾斜等等,有形无形的好处太多了。

  二是为了千金买骨,展示学校对人才的爱惜与支持。一所大学光靠一两个优秀学者是撑不起来的,要持续性地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能引来源源不断的人才。

  要吸引人才,别的都是虚的,钱最实在!安家落户、科研立项哪个不要钱?

  三是托阎安瑾的福,学校平白多了一亿能自主规划的经费。一亿里头拿出来800万作为奖金,大部分教授还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校长自己拍板定下800万的奖金额度,但在写单子给财务室的时候,还是口含速效救心丸才签下名字的。

  相对于一年几十亿的高校经费来说,800万是不多,但一口气掏出来也很肉痛啊!

  不过,当季知行当着全国记者和外国记者的面说出「八百万」这个数字时,全场喧哗闪光灯四起,校长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季知行表达了一通对学校的感谢之情,轻飘飘地把那个外国记者的问题给糊弄过去了。

  在记者会第三个议程,季知行又收获了一波惊喜,或者说一笔巨款。

  □□代表广陵市政府向他颁发了100万元的青年人才奖金!

  □□并没有长篇大论,简单地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支持,强调了科教兴国的基本方针,和季知行在台上拍了几张合照给新闻提供素材,然后就先行离开了。

  作为本市一把手,能抽出两个小时来听这个记者会已经很不容易了,市里还有一大堆政务等着他处理。

  第四个议程就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参加的了,朱仁安排工作人员将大部分记者请离学校,留下的只有央视一家。

  这个议程主要是由朱仁陪同记者到学校各处拍摄一下季知行学习活动的素材,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

  季知行觉得去实验室还能再宣传一波零重力座椅,所以也挺配合。

  要知道,央视的广告费可是以秒计价的,黄金时段甚至高达百万千万,这么一个薅羊毛的好机会怎么能放过!

  央视记者杨适带着人在教室略拍了一会儿就转移到图书馆。

  “季同学一般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图书馆呢?”

  季知行很坦诚地说道:“基本一有时间就来。”

  他不想塑造一个举重若轻的天才形象,因此并不吝于展示自己的勤奋。

  天才约等于普罗大众触碰不到的奇迹,宣传勤能补拙、功在不舍才能真正激发大部分学子的向学之心。

  研究所之行让季知行再一次深深地明白建设学术期刊体系的重要性,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事。他迫切地希望大家都卷起来,为华夏学术添砖加瓦。

  一交谈,杨适就知道季知行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于是一直闲聊一般舒缓采访氛围,引导他开口。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几张你在图书馆的照片,好像你对某个位置有所偏好,是吗?”

  “啊,是的,就在那。”

  杨适顺着季知行指的方向来到沿窗的桌前。

  图书馆里的桌椅都是实木的,颜色是统一的深棕。但是眼前的这张桌子有些不一样,靠窗的位置泛着浅浅的白色。

  杨适不由得回想起他以前去少林寺采访的一段经历。

  练功房里的地砖是破碎的,颜色是斑驳的,因为有无数的武僧在这里锲而不舍地锤炼筋骨挥洒汗水。

  而眼前这斑驳的桌面是否也昭示着季知行在广陵大学一千个日夜的勤勉?

  杨适极其煽情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那倒不是,这是太阳晒的。”季知行指着窗外解释道,“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能量比较高的光子,桌面颜料里有机分子的某些基团如共轭双键的离域π键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后,就会脱落成为自由基。失去自由基就意味着原本的颜料分子结构被破坏了,颜色就没了。”

  杨适:……

  作者有话说: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60章16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完结+番外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完结+番外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