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皇家的事,怎么能是卖呢?(3/4)

 名义上是反对诸藩王进京拜谒服丧,潜在其实是反对燕王朱棣进京,反对皇家学院。

 同时,已经有大臣提出了削藩的理论……

 国好战必亡!

 这是文臣们一个统一的共识,而且他们认为天朝上国征讨周围小国是很耻辱的行为,抛去上面这些狗屁大义,主要原因是,打仗打的是钱粮赋税,九边重镇一直靠江南赋税输血,他们这些江南文臣,不想大明皇帝搞皇族掌军这一套,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明的军功章,除了诸将士累累血骨,还不停吸着江南百姓的民脂民膏,九边诸藩王每年的岁俸都要朝廷赐予,大部分是江南民脂民膏供养着。

 大明的皇族如今已经很难控制,耗费太多搞得财政很吃力,你朱允炆还要给他们掌军?让他们接受军事训练?

 那以后我们这些地方大族干屁吃,好处都让你老朱家占了。

 这大明江山是你老朱家的,干我等何事?

 预判了这些反对诸王进京拜谒服丧大臣们的预判,朱允炆哭笑不得,他大爷的……

 还有一件事他没说。

 那就是开海贸。

 他瞥了一眼夏原吉,这件事是夏原吉提出来的,他的政策建议十分好,朱允炆决定下朝之后就开个内阁会议,跟诸内阁大臣通通气,要把江南的世家大族,富豪家族的注意力从土地转移出去,往广阔的海洋看去,积极发展海贸。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免除人头税,都有个重要前提,老百姓得吃得饱饭。

 这需要高产作物。

 番薯,土豆,木薯,这些东西都是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番薯很吃肥料,可以暂时缓缓,但是木薯,这个东西很值得抓。

 朱允炆举举手,打断了诸多大臣的争吵。

 “此事可容后再议,诸臣尽可上奏,朕会一一批阅。”

 他说完后,示意下一个议题,这件事就此暂歇。

 朱允炆心中想到:“等官方海贸搞起来,朕会想办法拉你们这些世家大族下水一起搞个公司,就叫大明海贸公司,主营海洋贸易,回头赚的多了,你们也就看不上种地那点歪瓜裂枣,而且眼界开阔了,也会主动跟着朕的脚步放眼世界,到时候可就再也不怕国家出个汉武帝一样的人物,而是生怕皇帝是个孬种不敢开拓……”

 深吸一口气,朝臣们又开始讨论下一件事。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扯。

 许多侍郎建议,是否给内阁阁臣加封一些虚衔,如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等,还有就是六部的通政司权限到底有多大,什么样的事情才算轻,什么样的事情算重?大明疆域广阔,很多事情地方县官就自决了,能奏报到朝廷六部的,基本都是大事重事,而且因为路途遥远,本身不着急的事情也变成了急事。

 所以文官们询问朱允炆,能否给通政司多一些权限?或者给地方官员多一些灵活的限度,避免出现空印案那种枉法行为。

 朱允炆又听得笑了,这小算盘打的,他在龙椅上都听得见。

 这明里是给通政司明确职权,实际上是在试探内阁阁臣的底线,就是内阁阁臣的权限到底有多大……

 小事自决,大事报内阁。

 六部很多尚书就是内阁阁臣,或者阁臣候选,这也可以看做大臣们在探索阁臣的权限上限,表面上是通政司,实际上通政司归六部内阁管,他们想试试朱允炆懂不懂,如果不懂,就给阁臣多邀些权。

 阁臣权限大,也就是通政司权限大,通政司有了权,阁臣能处理的事情就更大更重要。

 皇权和相权,天生是矛盾冲突的。

 大明没有丞相了,内阁阁臣就是弱化版的丞相……

 朱允炆也眸子闪烁,的确,这件事还需要十分详细的准则,不然内阁阁臣权限大的没边儿,或者小的没底。

 什么是大事,重事?

 全在通政司这个奏折第一道把关的地方,如今看来通政司的刀笔小吏,反倒比翰林院翰林更重要,他们是奏折筛选的第一道关。

 朱允炆开始思索起来。

 “通政司,必须安插阁臣的心腹,但是这样阁臣难免会有私心,把一些不利于自己的奏折给黑了,蒙蔽皇上,胡惟庸就是这么干的,很多奏折都没经过洪武皇帝,这事儿的确要有明文章程,还有多搞点监管。”

 朱允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太监,东厂。

 太监和文臣天生对立。

 他们一个是天子的家奴,一个是从天子手里分权。

 关键就要看皇帝如何平衡权势的中间点了……

 “当皇帝真累啊,四叔,你快起个兵吧,哎……”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007章 皇家的事,怎么能是卖呢?(3/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章节列表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