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破笼之鸟(二)(2/2)

 “是通直郎王厚,自西京而来,快得话后天晚上就能抵京。”

 通直郎是从六品文散官,全称通直散骑侍郎,一般是太子东宫的侍从官,也可以是天子的近臣。

 只是无论是太子侍从官还是天子侍从官都不应该自西京而来。

 “从洛阳来的通直郎?新册封的?是个文官吗?”赵煦有点不满意,让文官统率禁军暂不说能力问题,只说路途,他们可不是简单的去皇陵,一路颠簸吃得消吗?

 苏轼解释道:“通直郎是王相公上奏太皇太后临时加封的,之前是河南府兵马都监,也算是由武转文。”

 赵煦这才舒了口气,王岩叟还算懂事,不是那种胡乱点将的庸人。又问道:“这个王厚有什么法说吗?”

 “回官家,这王厚其人虽是江州人,但也算是出身西军,幼年就随其父王韶在秦凤路与羌人和西夏人作战,是资历颇深的将校。”苏轼呈上枢密院调令的同时,还有尚书右丞苏辙准备的案牍。

 这份案牍是关于王韶、王厚父子履历的公事文书,相当于后世的政审。

 毕竟保护天子这种重担,身世、履历这种不查个底朝天,如何能保证天子的安全?

 至于种师中为何没有,倒不是苏辙的疏忽,而是种家这种世代履职于西军的将门没有这个必要,另外种师中毕竟是边疆知州这等大员,完全知根知底。

 王厚这种兵马都监还是比不了的。

 赵煦大略看了一下,倒是发现了惊喜的地方,王厚之父王韶倒是一时之名将。王厚若能继承部分家学就不失虎将了。

 话说王韶进士及第最先担任的新安主簿这种文职。之后迁建昌军司理参军成了西军的一员,算是投笔从戎了。

 神宗朝熙宁元年(一零六八年),从军十余年的王韶向神宗皇帝呈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

 王韶在《平戎策》中详细并正确的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和羌人势力的状况,这可谓是针对西夏非常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

 一心想要拓边强国,灭亡西夏的神宗皇帝观之大喜,任命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开始将《平戎策》付诸实施。

 王韶其人不负重担,主导了熙河之役,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共斩获不顺蕃部约二十万人,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熙河之役可谓是仁宗朝自西夏立国以来,宋对外战争少有的大胜,开疆拓土之广自太祖皇帝以来也算是绝无仅有。

 只是可惜自从王安石下台,轰轰烈烈的熙河开边告一段落,后来神宗皇帝两征西夏均告失败。旧党执政之后更是在司马光的主导下归还西夏大片领土。

 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王韶在熙河开边叫停后,被征调回朝先后担任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和枢密院副使。

 王厚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随父从边疆到京畿腹地,因有军功懂战事便在军中担任武官,三年前做到西京河南府兵马都监。

 枢密院事王岩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履历判定这正是官家眼下所需要、所寻找之人。

 果然,三元榜首判断的很准确,赵煦对枢密院的工作很满意,笑道:“王相公深知我心啊!”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十一章 破笼之鸟(二)(2/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