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5)(2/2)

。”

    李道玄看了他许久,道:“既然如此害怕吴聆,为何还一定要过来?你明知他会出现在此地。”

    孟长青望着李道玄瞬间没了声音,他没想到李道玄竟然知道。

    孟长青永远也不会承认他怕吴聆,然而那的确是深埋心中的恐惧,就像做了个噩梦似的一直醒不过来。吴聆身上笼罩着太多的秘密,杀戮、死亡、背叛、佛宗、魔物、善与恶,还有那些带着意味不明的预言,让他在想象中变得越来越鲜活恐怖了。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可记忆不会过去,永远地提醒着孟长青他曾经亲眼见到过那一切,并且如今他有种愈来愈强烈的直觉,一切随时会重演,死亡和杀戮要重来。

    这世上除了他之外或许没别的活人和吴聆真正打过交道,就连吕仙朝都不能完全理解那种感受,直视着纯粹的恶,杀了他还是被他杀了,其实在那一瞬间感觉是差不多的,你知道你被彻底摧毁了。这种事孟长青不愿意任何人再经历一次。他看着李道玄,道:“师父,吴聆一事没道门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怕会出事。”

    李道玄仿佛是看穿了他心中所想,终于道:“我在呢。”

    孟长青以为李道玄会责备自己,会质问自己,却唯独想不到李道玄会说这三个字。大约没有人可以理解这三个字对于他内心的震撼,在那段漫长而孤独的回忆中,没人知道他一个人坚持了多久,又经历了多少,就这么三个字,过去了的一切就好像烟消云散似的,都不重要了。明亮的日光从半开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楼梯上,客栈的老板和伙计揭开帘子往外走去,他抬头愣愣地看着楼梯上的李道玄,很久都没说话。

    第 101 章

    北地是佛宗最盛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家里都供奉着佛像。

    关于北地的传说千奇百怪。有人说, 北地曾是一片蛮荒雪原, 人与妖魔世代共生,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直到有一天,赤着脚的红袍僧人穿越茫茫雪原来到此地,他在古老的珈蓝树下唱着经文,妖魔们全都化作了青烟,后来,他在当地修造寺院, 招收弟子, 教化百姓, 剩下的妖魔往北方逃去,他于是教北地人在雪原上插上七彩的经幡来抵御妖魔的入侵。在他去世的那一天, 北地下起了大雪,天空中出现了金色的佛塔,众人看着他的尸身化作了一丛白鹰腾空而起,消失在茫茫大雪深处。

    客栈的老板同孟长青说完了这个故事,伙计正好把煮好的茶水端上来。

    孟长青追问了一句,“店家听说过菩萨宗吗?”

    北地的佛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生出了无数的派别与旁支, 各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对应的传说。客栈老板一时以为孟长青问的是什么冷门的宗派,道:“这个我还真没听过,道长不如去附近的大庙问问。”

    孟长青思索了片刻, 点了下头,“多谢。”

    李道玄下楼的时候,孟长青已经等了很久了,北地昼短夜长,外头的天还没亮,大街上有白商牵着驮满了货物的骆驼走过,隐约有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传来。

    有人揭开帘子走了进来,孟长青与李道玄一齐看向门口的方向,进来的是虚和道人的大弟子。

    长白宗两位真人的尸身找到了。

    北地占地极广,多是雪原与高山,众人所说的北地,一般指的是雪原上有人居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还不到北地的千分之一。在距离太白城还要千里之外的北方,有座名叫月亮城的古城,因为终年的风雪与冰冻,里面只居住了两百多人,当地人平时除了参加佛宗事宜几乎不与外人来往。最先发现异样的是去当地做生意的几个白商,他们牵着骆驼进城,却发现城中没有一个人。他们在雪地里发现了两具分辨不出面容的尸体,袖口是道宗碧海青天纹。

    李道玄很快就到了寺庙,住持亲自引着他往后殿中去。

    大殿里点着许多的灯烛,两具尸体被放置在雪白色的幡布上,几个穿着灰黄色僧袍的老僧在一旁低低地念着经文。李道玄一看清尸体的样子脚步就停下了。

    这种场合,除了道门真人与长白嫡系弟子,谁也不能进去,留在殿外的孟长青注视着空洞深邃的大殿,一阵阵的低沉的梵音传出来。十几个嫡系的长白弟子一言不发地守在佛殿外,他们的神情看着很奇怪,不是伤心欲绝,也不是愤怒失态,而是一种另类的木讷,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高耸入云的佛塔发出钟鸣似的嗡嗡声,让人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日子。

    四百多年前,一场仙剑大会走出了五位道门真人,南乡子、李道玄、谢仲春、吴鹤楼、吴洞庭,这放眼六千年道史也是头一回。众人都说道宗将兴,只有紫微山女修扫兴地说,盛极必衰,怕不是人间大劫将至,如今风光逼人,也不知几人能得善终。四百年多后,一语成谶。

    长白的真人、道史留名的一代宗师、无数修士心中遥不可及的人物就这样轻易而离奇地死在了北地。李道玄在大殿里整整待了一天,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出来。昏暗的天空无声无息地开始下着雪。

    僧人领着两人往后禅院走。李道玄一直没说话,孟长青知道他心里难过,他心里也跟着难受起来。

    “师父。”

    李道玄走进屋子的时候,听见孟长青在背后喊他,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去。

    “师父,人间正道必然昭彰,两位真人会瞑目的。”

    一旁的僧侣提着昏黄的灯站在雪里望着孟长青,似乎被这年轻道人言语中的力量所触动,李道玄则是好久都没说话。

    第二天午夜,谢仲春带着玄武弟子们抵达北地雪原。他们一行人其实先李道玄出来,不过没有李道玄与孟长青快,又因为其他的事在路上耽搁了两天。

    孟长青抱着大雪剑站在门口看着谢仲春走了进去,站了片刻,他也跟着进去了。李道玄和谢仲春坐在堂前商议了一会儿,两人让李岳阳带着弟子们在城中各处设下阵法,太白城若是没什么异样,就先把人撤出来。一旁的孟长青听着李道玄的声音,食指无声地敲着大雪剑,过了会儿,他好像察觉到什么似的,转头望向一个方向,姜姚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失魂落魄的。孟长青有些意外他竟然也跟过来了,多看了他两眼。

    出了门,姜姚正要往外走,一只手忽然按上了他的肩,他下意识一僵,慢慢回头看去。

    “道长?”

    孟长青上下打量着他,“你怎么也跟着来了?”

    “我和乾阳真人他们一起来的。”姜姚的眼神有几分闪躲,好像不怎么敢看孟长青。

    孟长青问他,“你怎么了?”

    “我、我来的路上听说两位长白真人死了,我心里害怕。”

    孟长青显然没怀疑,不轻不重地捏了下他的肩,“你修为不高,留在此地太过危险,过两日长白弟子会护送两位真人离开北地,你也跟着他们离开,过了冬青河就回玄武去吧。”

    姜姚不吭声,过了会儿又用蚊子似的的声音问道:“道长,我来的路上,看见许多长白弟子围在那大殿外,那里面就是两位真人的……”

    孟长青顺着他的方向看去,点了下头,“嗯。”那里面放的就是长白真人的尸身。

    等到孟长青离开后,姜姚这才重新转头看向那院墙的方向,远远的可以望见拔高的地基上伫立着佛殿,外围有长白弟子守着。姜姚脸上的表情好像是怔松,又好像是茫然,遥远的地方有晨钟声传来。

    他脑海里有一幕画面闪了过去。不知是多少年前的祁连山上,穿着碧海青天纹道袍的老人低下身与他平视,把他揽在怀里柔声说着话。在姜姚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人这么温柔地和他说过话。

    他反应过来了,猛地抬手用力地捂住了嘴,浑身都开始抖,却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来。他忽然快步往台阶下走了。

    姜姚走的太快,没注意到孟长青早就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他,将他的一系列古怪反应尽收眼底。孟长青极轻地拧了下眉。

    是夜,虚和道人带着嫡系长白弟子去了一趟月亮城祭拜两位真人,李道玄也去了,长白弟子们分明不愿意见到孟长青,孟长青就跟着谢仲春留下守着太白城和寒城。谢仲春比长白弟子还要不待见孟长青,李道玄一走,他便打发孟长青滚了。

    碧海寺,姜姚正一个人躲在寺院的台阶上听着北地僧人讲早经,白鹰盘旋在天空中,雪落了下来。僧人们说的是北地有名的弘光法师坐化的故事,讲了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了一个佛。

    姜姚正抱着膝盖坐在台阶上走神,忽然他察觉到了什么,扭头看去,一个陌生的红袍僧在他身旁坐下了。

    两人一起坐在屋檐下听着那些沙弥们讲经,红袍僧听了一会儿道:“这故事是假的,活着的时候是人,没有死后就变成佛的说法,人总是喜欢编一些虚妄的故事。”

    姜姚一开始没说话,然后他才反应过来那僧人在同自己说话,“什么?”

    那僧人扭头望向他,语气神态仿佛是与他熟识多年,“你叫什么名字?”

    “姜姚。”

    僧人打量着他,像是找了许久才终于找到了他,“跟我走吧,这里马上就会有灾祸降临。”

    姜姚愣愣地看着他,“什么灾祸?”

    那僧人又望向那雪中的大殿,远处沙弥们还坐在法坛上有口无心地念着经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低声问道:“你听见了吗?”

    姜姚一动不动的,除了念经声他什么也没有听见。

    那僧人于是伸出了两只手,风吹开了宽大的红袍,他用掌心遮住了姜姚的眼睛。

    姜姚的眼前一下子黑了下来,风从耳边吹过去,红袍抖落的声音沙沙地响,天地间仿佛一下子静了下来,姜姚鬼使神差地仔细听着,黑暗中,北方逐渐有声音响起来,像是火焰燃烧的声音,又像是冰封的原野松动崩裂开,原是很轻的,忽然逐渐地响了起来,越来越响,越来越响,天地间一切声音仿佛都要淹没其中。

    “听见了吗?”

    姜姚眼前的手慢慢地放开了,他又看见了明亮的光。

    “跟我走吧。”僧人不知何时已经站起来了,宽大的兜帽遮住了他的脸,姜姚抬头看了他很久,鬼使神差地将手抬起来,放在了那僧人垫着红袍的掌心。就在这时,一道剑气破空而来,那红袍僧整个人有如被风吹起来的落叶似的腾了起来,一句话都来不及说就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一身黑衣的孟长青刚好赶到,手中的剑直接劈向那红袍僧人。

    “不要!”一直愣着的姜姚忽然吼了一声,识海里的灵力全放了出来。

    孟长青手中的剑已经刺中了红袍僧,下一刻汹涌的灵力将他掀了出去,孟长青猝不及防滚了两圈,再抬头看向姜姚,他的眼神流露出震惊,“吴聆?”

    姜姚后退了两步摔在了台阶上。

    一阵风吹开了红袍僧头上红色的兜帽,露出了一颗硕大的蛇的头颅,脖子上的黑色鳞片还在一张一合,他抬起头颅盯了孟长青一眼,忽然消失在原地。等讲经的沙弥听见声音赶来的时候,地上只有一滩猩红的血,所有人都不见了。

    巷子里,孟长青手中的剑还有血,他一双眼盯着姜姚,眼里全是不可置信,“你身上怎么会有吴聆的修为?”

    明明是大雪天,姜姚却是浑身冷汗,他摇着头一步步往后退,直到撞到了墙滑着摔到了地上,他想要开口解释,脑子里却空白一片。

    另一头,李道玄、虚和道人还有长白嫡系弟子们已经到了月亮城。这里就是长白两位真人丧命的地方。李道玄站在雪山之上望着北方的天幕,明明是白天,可北方的天幕却是漆黑一片,不见月和星,他一直没出声,似乎是观察着什么,风阵阵地吹在了他的脸上。

    李道玄忽然往北方走去,几个长白弟子互相看了眼,也跟了上去。

    北地往北是众所周知的冰天莽原,黑暗中有着无尽的暴风雪,冰层下是深不见底的裂缝与漩涡,一旦被卷入其中,即便是修为最高的剑修也无法抵御这种原始而强悍的自然力量,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懂得道宗那八个字:天道不仁万法自然。

    然而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群人却征服过这片地域。

    北地的佛宗起源自遥远的平珈,和道宗不一样,佛宗收弟子从不分所谓仙根,只要你虔心向善,你就是佛宗弟子。从平珈走出来的佛修来到了北地,他们没有弟子、没有法器,也没有道门真人移山倒海的修为,用如今的眼光看来,所谓的佛宗圣人其实只是一群最普通不过的人,可正是那群人,征服了这片连道宗都没有征服的地域,驱逐了妖魔,将七彩的经幡插满了冰天雪地,让所有人都能受到教化。

    几千年过去了,那些古老的英雄事迹化作了雪花样的诗篇,他们留下的佛经被供在龛盒上蒙尘,他们的弟子散布在冰原各处却不再谈论道法,人间到处都是怨恨与仇视,无数怨魂游荡着无法往生,甚至出现了太白鬼城这样的地方,或许要等到妖魔卷土重来,人们才会记起那些遥远的岁月,记起这里曾经有人来过。

    李道玄一直在往北方走,暴风雪越来越大,黑暗越来越深,跟着他的长白弟子们有些不敢继续往前了。虚和道人本是打算带着长白嫡系弟子来两位真人丧命的地方祭拜,却没料到李道玄会忽然往北走,他们一开始以为李道玄发现了什么,可过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北地冰原上本来就灵力稀薄,道门修士在此地修为大减,长白弟子有些撑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直沿着黑暗往北走的李道玄停了下来,他望着一个方向,视线不动了。

    长白弟子们也随着他看的方向望去,先是什么都没发现,见李道玄一直望着,众人又凝神望了一会儿,忽然,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那是什么?”有个年轻的长白弟子没忍住终于大声问了出来。

    李道玄来到这里之前,他的心中有着许多的疑惑,两位长白真人为何会来到此地?他们是为谁所害?二人死前不惜以神魂俱裂为代价让命星陨落在太白城,究竟是为了提醒道门什么?直到这一刻,他站在这里,心中所有的疑问都烟消云散开了。

    冰渊中,数不清的魔物慢慢地苏醒,一双双眼睛在黑暗中无声开合着、望着他们。

    黑暗的天空中出现了前所未见的通天佛塔,比春南祁连山脉还要巨大壮观。长白两位真人失踪的佩剑就立在那佛塔之上,耗尽了最后一丝灵力镇压着那逐渐涌出来的妖魔,那是两位道宗真人为北地百姓留下的最后一样东西。我辈向道,生死无悔。长白弟子看清了那两把剑,忽然就哭了。

    寒城的巷子里。

    孟长青看着跑了一路摔在地上的姜姚,他怎么都没想到,吴聆那另外半魂竟然是姜姚。在姜姚惊恐的注视下,他终于慢慢地抬起手里的剑。

    姜姚几乎是在拼命地摇头求饶,“道长,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我不知道!我今年十五岁了,吴聆是四年前死的,他死的时候我还在家乡,我真的不是他!不要杀我!你不要杀我!”

    孟长青手中的剑停住了,是啊,吴聆另外那半魂是魂魄状态,所以能够幻化出各种样子。然而姜姚是活生生的人,他有着自己完整的十五年人生。

    在孟长青愣神的那一刻,手中的剑忽然被挑了出去,一个人冲了过来,把姜姚给挡在了身后。

    姜姚一见到来人立刻喊道:“师兄、真人救我!”

    来人是谢仲春、李岳阳还有许长清,大约是这边灵力波动得厉害,他们赶了过来查看,正好撞见这一幕。许长清看清了姜姚手上的血,一下子看向孟长青道:“孟长青你疯了?!”

    谢仲春也厉声喝道:“你在做什么?”

    孟长青眼中的猩红慢慢地散了,他好像恢复了理智,他盯着姜姚看,姜姚却猛地躲在了许长清和李岳阳的后面不敢看他。孟长青脑子里嗡嗡的,“他……”

    就在这时,北方的天幕传来一声巨大的雷鸣声响。所有玄武弟子都听见了,一齐看向北方,连谢仲春都看了过去。大白天的,天一下子就黑了。

    不只是他们,大街小巷,太白城、寒城、所有的北地人都不约而同地朝北方看去,腥烈的煞气卷着风雪刮了过来,所有的白鹰都朝着南方飞,天地风云剧变。

    “那好像是扶象真人他们去的方向?”

    李岳阳话音还没落,孟长青人已经消失在原地,飞奔着朝着北方而去。谢仲春也紧跟着反应过来,放下了手边的事情,“过去看看。”

    寒城的一间小酒肆中,两个人在隔间里休息,炉子里烫着酒,帘子外飞着雪。

    说书人看着那吴客,提醒道:“他们好像发现了鬼蜮之境。”

    吴客手里把玩着一把扇子,刷一下打开,又刷一下打开,反复多次,他终于轻声笑道:“是啊。”

    “你不去看看吗?”

    吴客摇了下头,“能做的已经做了,余下的事情和我没多少关系,坐这儿听听热闹就好了。”过了一会儿,他又笑道,“也不知道道门金仙能撑多久,若是死的太容易,这六千年道史是真的一眼看到尽头了。”

    说书人这一路都跟着吴客,却始终都猜不到这个半魂想要做什么。这人做的所有的事情仿佛都是随手所为,不会卷入其中,也不过分用心,却一点点把所有的事情推到了既定的轨迹上去,在命运的长河终于奔流起来时,他却然又抽身出来,化身看客在遥远的山顶上望着,对了,一定还要带上一个会说书的木偶人,将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很多年后,逃过了无数灾祸的说书人回到了故乡,他把自己看过的人与事编成故事说给别人听,在某一个傍晚,他忽然就理解了。吴客,看客罢了,没有过去也注定没有未来的一个人,不是谁的影子也不是谁的化身,那人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结局。

    第 102 章

    孟长青一行人赶到月亮城的时候,城头还点着灯, 北地的风雪密到连一丝光都透不过去, 空中无数巨大的风暴呼号而过, 这仅仅是在月亮城所见的景象,更远处,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只能感觉到一丝一缕飘出来的冰冷气息。

    谢仲春救下了冲出来的虚和道人和长白弟子,他们浑身都是血,连神志都不清楚了,在他们的身后有东西追着爬出来, 李岳阳一剑斩去, 半阖着眼的妖魔却忽然将她连人带剑拖了过去, 就在这时,一股力量把她拽了回去, 孟长青当空一剑将冰层斩开,妖魔被震了出去。

    清明剑和大雪剑剧烈震动,谢仲春听见了黑暗深处传来的动静,立刻喝道:“封锁掉这里!”

    孟长青冲过去一把抓住了虚和道人的领口,“我师父呢?!”

    虚和道人却只是睁大了眼望着那风暴深处,他手里死死地抱着两柄带血的剑,浑身都在抖。人间大祸将至啊, 大祸将至啊。

    “他死了!他死了!”一个长白弟子疯了似的叫喊了起来,孟长青忽然就愣了。

    冰渊崩毁的一瞬间,黑暗中爆发出巨大的声响, 所有的气息瞬间灭掉,无论是煞气、阴气、还是天地灵力,全都灭了,原本还不断涌现的妖魔忽然停了下来,熟悉的灵力化了形霜雪似的飘出来数千里,静静落到了这一行人的肩上。

    谢仲春一瞬间攥紧了手,远处的妖魔似乎被什么东西所催动全部朝着南方涌来,他终于喝道:“封锁这里!”

    他刚说完那句话,李岳阳就看见一道黑色的身影像是箭似的跃入了断裂的冰层,她伸手去抓却没抓住,猛地吼道:“孟长青回来!”

    平珈。

    如果是春南与东临是道宗起源,那平珈应该就是佛宗的起源地,说起来谁都知道这么个地方,但真的论起来此地远不如北地佛宗那般热闹繁华。这里的佛宗弟子崇尚苦修静修,这么些年一直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状态,即便在当地百姓的眼中,这些披着黄色僧衣的佛门弟子也带着些神秘的意味。

    吕仙朝还是找了一阵子的。临海几座仙山,沿着山道往南走一阵子,就到了平珈,还不如吴地的一个西洲城大。那条不足二十里的蜿蜒水道走出过无数的佛修圣人,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个叫孟观之的年轻剑修打这里渡舟而过,后来又有个叫吴聆的少年剑修游历经过此地,而今是他。

    如果说北地是一切的起点,那这里则是这百十年间故事的开始。

    领着吕仙朝上山的是个小沙弥,小沙弥在山下看见这穿着奇怪的少年在转悠,上前多问了一句。这少年说他是从北方而来,听说平珈是佛宗圣地,打算在此地游览一番。少年给了这披着破旧僧袍的小沙弥一些银子,小沙弥立刻表示自己闲来无事可以领着他在各处转转,什么圣人坐化的菩提树啊,平珈四大古佛寺啊,名扬海外的朝圣坛啊,水能包治百病的灵泉啊,只要不是禁地,他都可以带着逛逛,还给讲佛宗过往的故事。

    吕仙朝就跟着他往山上走,沙弥果然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则是这样的。

    这事儿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啊,佛宗相信六道轮回、相信前世因今生果,在道宗尚未兴盛的时候,人间就已经有了佛修讲经的身影。在上古正法时期,佛宗的圣人们在平珈的菩提树下顿悟,然后圣人们带着弟子去向四海天下传播自己的经义。

    穿着红袍的僧人朝着北方走去,那时的人间妖魔横行,妖魔们用隐秘的手段蛊惑人心,人间父子相食、夫妻交戮、人有如野兽一般生活着,僧人们留了下来,他们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区分开了善与恶,并将妖魔驱逐到北方风雪之地。

    小沙弥说到这里对着吕仙朝道:“如今也有些佛修认为,那些所谓的妖魔其实就是人心中的欲望,人为邪念所驱使,不能抛却便堕成了妖魔。”

    小沙弥见吕仙朝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

    那批佛修将佛法带去了北地,他们修建的珈蓝寺庙中空空如也,世人无须参拜,无须祈祷,无须侍奉,因为那时没有神佛的具体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师父与弟子,他们将智慧、良善、大爱传授给弟子,弟子们再将这些传给自己的弟子,弟子的弟子把这些编成佛经,他们相信,人无须拜佛,人人立地就可成佛。

    关于那批佛修的去向,有人说他们和被驱逐的妖魔一起葬身在北地的风雪中,有人说他们化作了白鹰,也有人说他们还没有死,当妖魔再次回来的时候,他们就会重新来到人间。

    沙弥讲完了许多佛修的故事,天已经黑了,他又开始讲妖魔的故事,其中大部分和道宗的传说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引起了吕仙朝的兴趣。

    佛宗有一则传说,说妖魔并不是化生在六道之中,他们将最强大的那个妖魔称为波旬。波旬能够看出人心中的欲望,加以利用,将所有的人都化作自己的信徒,正法时代,波旬消失在人间。相传,当人间的秩序崩塌,无人修行证果,恶鬼行走在白日街道上,世间的怨恨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新的波旬就会降生在人间世中,带领妖魔们卷土重来。

    佛宗将那个时代称为:末法时代。

    其实佛宗所有的传说都只讲了一件事,人与自己内心的恶做无穷无尽的斗争。

    其实道宗所有的传说也只说了一件事,人与人世间的恶做无穷无尽的斗争。

    他们都提到了一件事,预言中,道法崩溃的时代,魔物会降生在人世间,随之而来的妖魔会杀死无数的人。

    小沙弥正在数着钱,心里盘算着这些钱可以买些全新的佛经,给师父买件袈裟,还可以将寺庙里的蒲团换了新的。一旁的吕仙朝问他,“大概十年前有个姓吴的修士来过此地游历,他应该去了不少的寺庙,你记得他吗?”

    小沙弥直接道:“十年前的事情那谁还记得啊!”

    吕仙朝觉得这话说的也有道理,问道:“那你们这里十年前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小沙弥看了吕仙朝一眼。

    吕仙朝从袖子里又掏出些钱放在了小沙弥手里,小沙弥这才道:“十年前我还小呢,不记得事。”

    吕仙朝伸手把小沙弥手中的银子又给拿回来,小沙弥忙道:“有有有!我想想,我给你想!”他忙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什么十年前某寺庙换了住持,十年前发了场大洪水淹了几十座山头,想到什么说什么,天马行空地胡扯,忽然他道,“对了我想起了,还有件大事儿,有个寺庙一夜之间所有的弟子都死了,七月份的天上下起了雪,那事当年传得可厉害了,我还小,那座山我后来再也没去过。”

    吕仙朝忽然道:“都死了?”

    “是啊。”

    “谁杀的?”

    “不知道。”小沙弥见吕仙朝感兴趣,自己又说不清楚,就道:“这样,你跟我来,我带你去找我师父,让他说给你听。”

    平珈的望春山,远远望去不过一个小山坡,山下盖着个巴掌大的寺庙,和吕仙朝沿途所见的大寺气派截然不同。一个穿着身灰色僧袍的老人正在劈柴,斧子一下又一下地往下劈。听见声音,他停下手里的动作抬头看去,看见了自己的小徒弟带着个人回来了。

    一进屋,小沙弥便大声喊了起来,“师父!有个施主想找你问点事!”

    一辈子都居住在平珈的灰衣老僧看见了吕仙朝,打量了他一会儿,对着小徒弟道:“去,烧壶茶。”

    小沙弥立刻应了,一溜烟跑到了后院去烧水了。老僧这才对着吕仙朝道:“坐吧。”

    吕仙朝随意地就坐了。他之所以会出现在平珈,这事儿说来话也不长,他离开玄武后就开始追查吴聆半魂的行踪,忽然白瞎子火急火燎地找到他,说是要带着鬼魂搬去天姥山,他也没问,顺手就帮了,事后白瞎子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在找吴聆的半魂,白瞎子就说,既然吴聆的半魂一直在和吴聆生前认识的人联系,不如去他生前去过的地方查查?

    于是吕仙朝就将吴聆的生平轨迹查了出来,从大雪坪一路开始找,找到了平珈。他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吴聆少时第一次下山,曾经在平珈游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吕仙朝当时就觉得有些奇怪,要知道吴聆不是个无名之辈,他是个名人,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遇见了什么人,道门中的人全都一一扒出来当做佳话了,怎么偏就平珈什么都没有。

    吕仙朝坐下后也没有同那灰衣老僧寒暄,直接问了十年前的洪海寺灭门之祸。

    老僧年纪大了,想了会儿,道:“确实是有这么件事。洪海寺一夜之间被人屠了门,门中弟子全死了,如今那山头便一直荒废着,要说起来洪海寺也是平珈当地四大古寺之一,弟子中不乏修为高深的,谁也想不到,竟是出了这样的祸事。”

    “是谁做的?”

    “不知道,后来大家都不提了。”老僧又道:“我记得那一夜,附近的许多百姓都见着天上飘下来一团团棉絮似的东西,就跟下雪似的,一沾着手便化开了。那山后来被封了,没人敢进去,附近的百姓都有些怕呢。”

    小沙弥这时蹬蹬蹬地跑出来,给两人倒了杯茶。

    灰衣老僧想了很久,对着吕仙朝道:“我记得出事的前几日,有洪海寺弟子下山置办东西,和人聊天时说起洪海寺的住持带了个少年修士上山,不过那弟子没敢多说,似乎颇为忌讳。后来洪海寺出了事,也有人猜是不是那少年的缘故,不过也奇怪,竟是再查不到一点东西,仿佛压根便没有这么个人。”

    吕仙朝喝着茶的动作忽然停住了,“那座山在何处?”

    老僧给他描述了下大致的方位。吕仙朝起身就走。

    小沙弥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向老僧,“师父,您说的真准!您说珈蓝山下有个人,那里真的有个人!您说只要我给他说故事他就会给我好多钱!他真的给了我好多钱!”

    灰衣的老僧轻轻地笑着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86章 (5)(2/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反派洗白录(原名:放鹿天)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反派洗白录(原名:放鹿天)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