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345

  到了门口,戳黑的便扯着嗓门朝里请示:“师父!我上次与你说的小神童来了!”

  里头马上传来苍老却洪亮的回应:“带进来便是,瞎嚷嚷什么。”

  戳黑的转头小声对文哥儿说道:“我师父当初去跟人学做炮仗,不小心炸坏了一只耳朵,听东西时灵时不灵的,他自己说话嗓儿也大,你不要被吓到。”

  文哥儿:“…………”

  这位老道长当真是什么行当都去干一干。

  文哥儿对老道士更好奇了,走进去一看,没人。

  戳黑的在前领路,把文哥儿领到一处热腾腾的锅炉房里头。

  只见有个光膀子老头儿在那全神贯注熬煮着什么,不远处还扔着件他脱下来的道袍。

  显见是觉得这儿温度太高,热得不行,直接把道袍都给脱了。

  就,很不拘小节。

  老道士听到脚步声,转头瞅了一眼。

  见是自己徒弟来了,老道士便把手里的家伙往徒弟手里一递,毫不客气地差遣徒弟帮忙干活。他自己则捡起道袍穿好,俨然又是一副仙风道骨的老道模样。

  文哥儿远远地瞅着大锅里熬的东西,只觉自己有满肚子的好奇。他忍不住问道:“道长您这熬的是什么东西?”

  老道士解释道:“羊角。我前些时候想起南京那边的明瓦,人不用云母也不用蚌壳,用的是羊角。具体是怎么个熬法,我也是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弄明白。”

  明瓦这东西文哥儿也知道,一般就是用云母贝壳之类的东西磨到很薄,达到让光透过去却又看不清里头情况的绝佳效果,类似于后世的磨砂玻璃。

  时人把它称之为“明瓦”,和一般瓦片相比它是透光的。

  这东西可以用在瓦顶、窗棂、花灯等各种地方。

  比如李商隐写诗时就说“云母屏风烛影深”。

  文哥儿却是不知道明瓦这东西还能用羊角来熬。

  想来是大伙用着现成的云母和蚌壳,觉得大小不能自控,便想着要自己制明瓦。

  要是自己能做的话,那肯定是想弄多大弄多大,想弄多亮弄多亮。

  文哥儿化身好奇宝宝,凑到老道士身边追问:“羊角这么硬也能熬得化吗?”

  老道士捋着胡子,得意地说道:“这里头当然有点门道,等闲人是弄不明白的,除非像我这种见识够广的。”

  文哥儿自是非常捧场地狠吹了老道士一番,弄得老道士极有表现欲地讲述了其中原理。

  羊角确实很难熬化,还得往里加点特殊溶剂。

  那些个做明瓦的家伙不肯教他,全靠聪明绝顶的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接着老道士先给文哥儿表演了一个羊角明瓦的压板,又给文哥儿表演了一个羊角灯罩的浇灌。

  文哥儿听了一脑子新鲜知识,只觉这老头儿确实博学多才。他由衷感慨道:“我还以为只有冰灯是浇出来的,原来羊角灯也能浇出来!”

  文哥儿还给老头儿讲起自己亲自灌出来的冰灯,那可是加了矾的,好久都没化呢!

  老道士捋须说道:“以矾入水,小把戏而已,没什么稀奇的。”

  文哥儿没显摆成自己的学问,顿时不服气了。

  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样可以为难老道士的相关学问:“那你会造玻璃吗?”

  玻璃不是什么稀罕物,古时便有不少相关工艺。

  比如人人都好玉,可又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玉(到了明朝甚至庶人不许用金玉珠翠),所以大伙就想法子捡了白石子舂成碎末,用秘法合成“药玉”。

  戴不起玉,我戴石头总戴得起吧?

  不许戴玉,我戴石头总不犯法吧?

  是以民间仿玉之风吹得到处都是,这种“变石为玉”的工艺也广为人知。

  明代更是连许多四品以下官员戴的玉佩都是药玉。

  也就是石头烧出来的人造玉。

  这种“点石为玉”的秘法,与烧制玻璃已经差不离的,区别只在于选料不同而已。

  只是时下流行的这些玻璃制品大多杂色甚多,和文哥儿印象中的玻璃有一定差距。

  不知道现在的烧造工艺是怎么样的!

  老道士听文哥儿小小年纪还知道玻璃,顿时不甘落后地闭起眼吹嘘:“玻璃有什么稀罕的?我认得一个三保太监的后人,还跟他学过西洋玻璃的烧法来着。”

  三保太监!

  西洋烧法!

  肯定是郑和下西洋没错了!

  文哥儿发现自己当真难不倒老道士,顿时佩服不已:“您可真是什么都会!”

  老道士自得地捋着胡须微笑。

  他的前半生昏昧冥顽,只知道依赖师父、师兄;后半生却是自己一步步走遍许多地方、学了许多本领,如今老来无事,有好友相交、徒弟孝敬,可不就可以尽情琢磨点自己好奇的东西吗?

  文哥儿闻言积极预约下次再来的机会:“那您以后烧玻璃的时候,可以让我来看看吗?我还没看过人吹玻璃呢!”

  老道士捻须的手一顿,差点掐断自己两根白胡子。

  “一定,一定,下次一定。”

  老道士信誓旦旦地说道。

  文哥儿心满意足地在寺里蹭了顿素斋。

  吃饭时他还见到了老道士的和尚朋友,对方是个和和气气的圆胖老僧,看起来一脸宝相。

  对于老道士这个来了就不走了的朋友,和尚也拿他没什么办法,如今早已习惯老道士在此定居了。

  等到文哥儿离寺回城的时候,恰好有两个太监结伴往这野寺走来,神色瞧着有些沉郁。

  文哥儿眉头一动,等走出一段路才和金生嘀咕:“这莫不是大伙说的太监供奉他们菜户牌位的寺庙?”

  金生觉得有可能。

  文哥儿恍然大悟。

  怪不得老道士说自己认得三保太监的后人呢,原来他们误打误撞跑这儿来了!

  作者有话说:

  老道士:吹牛逼.jpg

  文哥儿:想看吹玻璃!

  老道士:连夜建炉.jpg

  *

  这个月的全勤挂得比往月要早一些(咸鱼瘫

  一定是前天在作话里提了全勤,可恶!

  *

  注:

  ①明瓦:参考网络科普内容

  比如《秦淮志》的记载:羊角灯者,旧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连缀明瓦而成灯,透光明,无火患,且不脆裂,故宫中亦用之。

  -

  ②玻璃:参考论文《浅析宋元明时期玻璃工艺的衰落》

  除了传统琉璃制法之外,明朝就传入了比较类似于现代的玻璃制法,但是应用范围没有太大

  大概是因为……

  玻璃制品易碎,摔了碎,遇热碎(工艺问题),对老百姓来说不实用,中国遍地都是的陶瓷更便宜且更耐用。

  对达官贵人来说又太低贱不够尊贵(比如“药玉”是低品官员佩戴的)。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164章34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戏明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戏明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