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808

  当第一个人拿出集齐全部印章的集章册子来炫耀,就注定了这股集章风潮会在腊月迅速扩散开。

  别人有的,自己怎么能没有!

  自己没钱买不要紧,回家推荐家里人买其中几样东西当年礼送人,就能顺走其中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开始跑集章活动了!

  反正过年都是要走人情的,这样家里人不用为准备什么年礼发愁,自己也可以出去炫耀自己集齐的章子,何乐而不为?

  要是跑集章活动过程中看到特别心仪的东西可以先记下来,等压岁钱到手了马上买回家!

  周经今年仍然稳坐户部尚书之位,到年底也格外关注各个衙署的情况,严防有人上门来要钱。

  作为户部尚书,必须要死守国库,坚定不移地执行“谁来要钱都没有”的指导方针!

  他很快也注意到文哥儿闹出来的动静,稍一了解就知道这小子还在捣鼓他那西北开发计划。

  大家都以为这小子已经放弃了来着,毕竟当时圣上都说此事非人力所能及。

  他真要能做成,岂不是有非人之力?!

  周经拿到文哥儿给他送的样书,眉头动了动,去找李东阳他们聊了几句:去年开始修《大明会典》的时候这小子跑去西北了,没能把他添进名单里。眼看这届庶吉士马上要散馆了,是不是该把他安排去修书了?

  有能力就该多干活,不能由着他自个儿在那没头没脑地瞎忙活。

  这么好用的苦力,放过实在可惜了!

  看看他捣鼓出来的这些书,哪一本不是精美到让人舍不得撒手?据说不少藏书家现在都会第一时间买他的书回去收藏。

  就算对内容不太感兴趣,放在书架上也觉赏心悦目!

  李东阳他们这些阁臣都是《大明会典》的总裁官,往修书名单上添个人不是什么难事。

  听了周经的提议,李东阳转头看向谢迁,意思是“你这个当岳父的是怎么个想法”。

  谢迁沉吟片刻,斟酌着说道:“等他们这批庶吉士散馆再说吧。”他也不太相信文哥儿能撬动河西走廊这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只不过眼下文哥儿忙得正欢,且再给他几个月看看成效。

  李东阳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他捣鼓出来的这些玩法还挺有意思。左右也没找你们户部要钱,先随他去吧。”

  周经想想《大明会典》少说也得编纂三五年,确实不急于一时,便也没有多言。

  所谓的《大明会典》就是由官方整理出大明相关的行政法规,上至皇帝祭天该穿什么衣服,下至官学生员该遵守什么纪律,统统都综合整理出来,堪称大明典章制度百科全书。

  既然是体量这么庞大的一本书,修纂起来自然得费些功夫,整个修书过程是挺漫长的。

  实在不行,收尾的时候再把他塞进去也不算迟!

  文哥儿并不晓得他几个老师正密谋给他增加新工作,眼看马上就要腊八了,他准备了许多猫猫能吃的能玩的小玩意等待迎猫日的到来。

  府中上下都习惯文哥儿每年腾出空来等猫的习惯,让姐儿她们甚至还搬出小板凳来陪他一起等。

  文哥儿正给弟弟妹妹讲故事,猫猫就从院墙上跳了下来,落到他边上蹲着一起听。

  文哥儿颇为高兴地把故事讲完,转头介绍弟弟妹妹给猫猫认识。这次猫猫似乎还挺空闲,在王家待到傍晚才离开,到了晚上它又过来了,还带来了两年不见的小福袋。

  这小福袋大得像个麻袋。

  文哥儿睁大了眼。

  这是什么东西啊!

  难道猫猫也知道近来朝中很多人想套他麻袋,特地给他送个这么喜庆的麻袋?

  文哥儿百思不得其解,打开福袋一看,里面还真是个麻袋!

  上面还写着熟悉的物品介绍——

  「这是一麻袋农产品。

  该批农产品通过福袋运输,水分与营养物质均未损失,整体价值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铲屎官可以正常食用。」

  文哥儿:?????

  这是猫猫给他送的年礼吗?

  入冬以后蔬菜确实贵了不少,家里吃的菜都少了。毕竟暖房这东西也不是谁都有闲钱捣鼓的,大多数人都是忍着不吃等入春就好!

  文哥儿愉快地把麻袋里的农产品一样样翻出来,有过年吃锅子少不了的香菜、豆瓣菜,有齐齐整整的大白菜、小白菜,品种很齐全,季节很错乱,成熟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那香菜就已经很老了,大白菜又太嫩。

  不能要求猫猫会买菜!

  都是猫猫的心意,能有什么错呢!

  文哥儿正琢磨着回头每天挑捡点能吃的出来给家里加菜,就发现底下还摆着好几根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

  熟悉是因为后世这东西很常见,陌生是因为文哥儿很久没吃过了——

  玉米!

  甚至还分甜玉米和糯玉米,非常照顾个人口味。

  文哥儿本来还想着什么时候让船队来个环球航行,看能不能去美洲顺点玉米回来,没想到猫猫居然给他送了!

  他看着这很久没尝过的玉米棒子,想到甜玉米的清甜可口,糯玉米的香糯弹牙,恨不能马上去把它煮了吃,马上回味一下记忆里的好滋味!

  可惜这玉米棒子看起来已经老过头了,肯定不能直接煮了吃。

  得亏不能吃!

  煮来吃太老,做种子却刚刚好!

  猫猫挑得妙!

  文哥儿激动地把那几根玉米单独放到福袋里存着,等开春再处理一下试种一批。要是种成了就给元思永他们送去,进一步把西北育种基地打造出来!

  要知道河西走廊可是中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后世全国大半的玉米种子,几乎都是由河西走廊培育出来的。

  玉米制种一度成为了河西走廊的支柱产业,还随之衍生出瓜果、花卉方向的制种业务。

  整个河西走廊俨然成了国内制种行业的龙头,各类种子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凭占据种子出口业百分之七十五的份额。

  哪怕没有土豆、玉米、辣椒,河西走廊的育种基地也是很有搞头的。现在有这些独有的作物,可以更快地推动西北发展进度。

  想要好种子,就到河西走廊去!

  文哥儿整个人振奋起来。

  他的规划果然没有问题!

  猫猫都来助他一臂之力!

  文哥儿干劲满满地继续把控这次春节活动。

  元思永他们留在了西北,给他们试种土豆用的皇庄也没收回,而是由东宫派人接管。皇庄本来就是由宦官负责的,如今也不过是完璧归赵罢了。

  既然还记在东宫名下,文哥儿一开始便很不客气地把皇庄也添加进计划里。

  在集章小册子最后便有介绍,集齐所有印章的人明年可以免费报名参加皇庄组织的参观活动,包车马以及午餐的那种。

  到时候大伙可以结伴到风景优美的皇庄春游秋游,开开心心地吃点好吃的以及听听广告——哦不,看看商品展示,有兴趣的可以参加相关团购活动或者招商引资活动。

  要是没集齐印章也想参加的,需要缴纳十两银子作为门票!

  众人虽不太明白这参观活动是怎么回事,可是听店里的伙计说这个相当于“皇庄通行证”的集章册子价值十两,顿时跑得更起劲了!

  你不趁着活动时间集齐,明年想一起去玩就得花十两了啊!

  随着一波波预热活动的推进,整个京师逐渐笼罩在一股子狂热的集章热潮之中,寒冬腊月都挡不住大伙的热情。

  因为天气太冷而荣获停课待遇的朱厚照也听闻了此事,他跑到朱祐樘面前撒泼打滚几天,终于让朱祐樘松口答应带他出去玩一圈。

  朱家父子俩悄然微服出宫,于休沐日清早叩响了王家大门。

  刚吃完早饭没多久看到大小两位老板的文哥儿:?????

  夭寿啦!

  休假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既然朱厚照父子俩都找上门了,文哥儿也只能舍命陪君子,跟着他们去街上玩集章活动。

  万万没想到,这玩意还能坑到自己!

  快过年了,街上年味十足,车马行人也络绎不绝。

  好在天子脚下权贵遍地,哪怕朱祐樘父子俩看起来贵气十足,大伙也没觉得多稀罕。

  倒是文哥儿比较引人注目,走到哪都有人跟他打招呼,朋友可谓是遍布京师各个角落。

  朱厚照头一次这样悄悄逛大街,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瞧见个耍猴的都杵在边上舍不得挪动半步。

  文哥儿见朱厚照这模样,玩兴也起来了,压根不劝他走快点,反而还跟着他看看这看看那,感受一下满街热闹的年味儿。

  要不是朱祐樘提醒他们说不快点走集不齐章了,他们估计每条街都能赖上一个时辰。

  作者有话说:

  小猪:东看西看.jpg

  文崽:东看西看.jpg

  大猪:东看西看.jpg

  大猪:等会,我们还要赶在宫门落锁之前回去,得提个醒……

  还是大人靠谱!

  *

  更新!

  今天为啥又这么晚!为了不熬夜就不二更了!

  明天一定早起,明天一定早起……

  *

  注:

  ①河西走廊的制种产业:参考《中国国家地理》的相关文章《河西走廊——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 “半壁江山”》(?)

  ②《大明会典》:前面经常引用,觉得得给它一点戏份(bushi)

  这书理论上来说是弘治十年三月开始立项的,一直修到弘治十五年,文崽正好错过开头

  主编一般写李东阳,不过谢迁刘健王华他们这些人都有参与修书的(王华后来被刘瑾撵去南京就是拿修《会典》有点小差错当理由

  ③甜玉米真好吃,但是糯玉米糯糯的口感也挺好……(左右为难

  农学发达真好!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383章80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戏明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戏明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