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理家事96

  邢夫人悄悄的接过来,塞到了自己的匣子里,不过转头一想,又一股脑的把自己攒的所有银票塞给了贾瑭。

  “你如今出门了,这些银子想藏到哪里都容易。别藏我这儿,藏我这儿老爷什么时候来了,被他发现了拿走了我都不能说什么。”

  贾瑭回来的时候,袖子里面塞了一袖子的银票。

  就在邢夫人和云芳高高兴兴的选花样子打首饰的时候,贾瑭也去了家学里面。

  贾瑭在家族里面颇有地位,刚到家学,学里面的那些小子们各个噤若寒蝉。

  在贾瑭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了一场考试。

  考试的结果就是这群人不是文盲,但是拔尖的真没有几个。贾瑭本来还想撵走几个,可没想到就因为分了班,这里面反倒是人多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什么外八路的亲戚都往这里塞人。

  什么某个老爷的小妾娘家的侄儿都能塞进来。贾瑭心头火起,对跟着一起来的贾政说:“让二老爷看着点,怎么人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也就算了,能好好的学也算是咱们的功德,可这都是什么?狗屁不通,一句话解释的颠三倒四。”

  贾政也有些生气,这人的毛病是懒,也因为懒,有点不接地气儿,并且还经常容易被骗。贾瑭走的时候让他盯着点家学,他是派人盯着,隔三差五的问一问就行了。可就是这样的宽松环境,让贾瑭的改革完全破产。

  如今看到这一沓子的答卷,又被侄儿指责到了脸上,贾政也有些抬不起头来。

  就因为丢了面子,这个时候贾政的脸上阴云密布。而贾瑭怒气冲冲,如今的贾瑭因为在外面和人应酬,已经有了官威在身上,旁边的贾珍腿肚子都是抖的,知道贾政贾瑭生气了,只能硬着头皮上来打圆场:“政叔,瑭弟,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是十天之后再考还是这个样子,到时候再赶走不迟。”

  贾瑭冷笑了一声,并没有说话。

  贾政就说:“做学问这事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天的功夫难道他们就能熟读孔孟之书了吗?”

  贾珍讪讪的退下了。

  贾瑭就跟贾政说:“自古以来想要族中人丁兴旺,多半是靠读书聚集族群。”说着指着下面那群混日子的:“这群人不管是为了中午的一顿饭和笔墨纸砚过来蹭好处也好,还是真的想出人头地改换门庭也罢。如今被聚集到这里,确实是一副兴旺之相。

  可是这些人没有功名,咱们家学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叫我说如今这个样子不用再维持,不如解散罢了。”

  说着把手里一叠子的卷子放到了贾政面前,贾政自己是读书人,也知道侄儿说的是实话,但是他还是想维持下去。

  “不如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是下次比这次考的还差,就解散了吧。”

  贾瑭在意的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吓唬他们,他们知道二老爷你心里面不会解散学堂,所以会悠哉乐哉的混日子。叫我说干脆一点,现在解散。然后把族中的那些稍微有点样子的苗子聚集起来,让他们不使学业荒废,也不让这些糊涂种子整日过糊涂日子。”

  看贾政还犹豫,贾瑭就说:“不破不立,您再犹豫宝兄弟年纪就大了,看看这群家伙,您就不怕他们带坏了宝玉和兰儿?”

  贾政瞬间不犹豫了,“对,该解散他们了。”

  这事儿交给学堂的贾代儒去办,贾政和贾瑭也不理下面哭求的声音,直接离开了。

  到了晚上,为了家学的事儿,贾家的族人又聚到来一起,这次大家都在,贾瑭把话说的很明白:“各位有的是长辈,有的是兄弟,如今聚在一起商量着族学的事儿。自古以来家族传承有两样东西特别要紧:一是祭田,二是族学。

  前者管饥饱后者出富贵,祖宗早就有远见,所以令族中创办族学,为的是家族富贵绵长,又担心族中有人贫困,无力读书,才免了学费笔墨和餐食银子。然而几十年下来,出人头地的只有代字辈分的几位太爷。咱们问问太爷们,是不是当日管理严厉,先生用心,自己头悬梁锥刺股才有了后来的功名?”

  几个上年纪的都点了点头,贾瑭接着说:“到了上一辈,如此优渥的学堂只教出来敬叔父这一个进士来,不仅如此,连个秀才都没有。”

  说到这里贾瑭看了一眼贾政,这位是屡试不第,最后因为他老子去世太上皇才赏赐给他一个官儿,一干这么多年,没一点进步。

  贾政低下头捋了几下胡子,看儿子内涵了贾政,贾赦特别得意,向着贾政那里微微一下。

  贾瑭接着说:“到了我们这一辈,也是花了大价钱堆出来了珠大哥哥这个读书人,可有什么用,珠大哥哥还没报效家族人已经没了。眼看着如今家族枝繁叶茂,以前那种广撒网的做派不行了,要用有限的银子养育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对于家学,我从里面长大,如今再看,已经糜烂的不成样子了。我以前跟族长商量过家学的事情,奈何没有什么进步,今日自告奋勇管着家学的事儿。要是又不愿意的现在说,现在不说。我就当是各位同意了,往后我再听见谁唧唧歪歪的,别说是晚辈,就是长辈我也打上门去。”

  下面没人说话,也没人交头接耳。

  贾瑭接着说:“既然都认可我,那么咱接下来说说学堂的规矩吧。

  再一次开堂教学,必是咱们家的人才行,凡是男孩子,除非体弱,六岁必须进学堂,学不会是他没本事,不让学或者是溺爱孩子就是做大人的不对了,要是家里能请先生的例外。

  再说一遍,须是咱们贾家的人口才能入学,什么外八路的亲戚一概不许,就是正经的亲戚,比如咱们家的姑奶奶所出的子嗣,能不能进来也要大伙商量才行。姑奶奶要是没子嗣,侧室生的到时候就不用提,不是贾家的血脉,凭什么替人家养孩子?

  以前是学生读的好,在学堂里面能有一顿饭,这事儿也要改一改。这次咱们加钱,凡是学的好的,准许带粮食肉菜回家,让家里做好了送去学堂或者自己带进去,学堂里有粗使的婆子或者是老苍头给他们热饭。那些学的不好的,就自己自备饭菜吧。对,以后学堂里不管饭了。

  笔墨纸砚还是会管的,但是必须加以限制,根据每十日的成绩到库里领笔墨纸砚,回头年底查账,要做到每一笔出库都要记录在册。

  有一些人家觉得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想要省点粮食把孩子赶到学堂里面混日子的就要掂量掂量了。要么是他们觉得半大小子出去找个活干能养活自己。要么是让孩子接着带粮食去混日子。”

  总之,贾瑭表示,家学不花冤枉钱,也不养别人家的学生—— 除非是学习好的,要不然弄一屋子淘气学生,还不如不扩招。

  也有不乐意的,但是这些人都依附着荣宁二府过日子,这时候也没资格说什么,事儿就这么定了。但是贾瑭的名声在族里是彻底坐实了,都说瑭三爷小气迂腐,贾瑭还纳闷呢,自己确实是小气,但是哪里迂腐了?

  然后派人请贾珠和自己的同窗来,有的负责管理,有的负责交学,为了账目,贾瑭是找了一个腿脚不利索的账房管着账本,另外找了库房出纳。规定凡是学子,日后的所有试卷另外抄写一份要贴墙上,除了勉励大家,也有公正的意思。原本的试卷放在库房,预备着年底族中查看盘问。

  贾瑭彻底把贾政从家学里踢出去了,贾珍也别想插手家学。

  把这些事儿做完之后,好在他的工作总结已经写完,休息的日子也用完了。

  贾瑭开始了上班的日子,这一转眼又到了年底,年底各家都忙,特别是云芳和贾瑭.贾瑭又被借走去算账了。这次是工部扣着他,想把自己家的算完了再去算户部的烂账。

  户部等不了那么久,他们和工部的业务有很多是重合的,像贾瑭他们这边治水的银钱往来是其中一项,还有修桥补路的,给皇帝修皇陵的,还有制造军械的——这个保密。但是给宫里制作物件的账也挂在户部,特别是给宫里面制造精巧器械的,材料里面会用到大量的金银宝石象牙珠玉,到了年底,也是要和宫里的内衙门对账。所以等户部这边忙完,估计也到了除夕了。

  云芳手中的庄子年底了庄头来交租子,铺子里的掌柜来交银子和账本。云芳私下里和俩个娘家嫂子有合作,也要对账。王熙凤那边还要分银子,这一桩桩一件件忙的脚不沾地,蘑菇就托给了邢夫人照顾,邢夫人就带着孙女去伺候老太太,祖孙两个每天的衣服都不重样,天天打扮的珠光宝气。

  把一边穿着半新不旧家常衣服的王夫人衬托的落魄了几分,女人总是在这些小细节上面把注意力拉满。王夫人没能在衣服上面争过邢夫人,一转头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宝玉围着邢夫人的小孙女打转,顿时不高兴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第54章 理家事9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同人]红楼沉浸式围观完结+番外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红楼同人]红楼沉浸式围观完结+番外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