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32

他破格录取……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例,甚至连路谦都在不知不觉间被抓了典型。
而路谦的故事就是属于悲情那一挂。
路家祖先都是对抗清军的义士,宁死不从英勇献身。只得一个垂髻小儿被家仆护送着前往了江南投亲,然而最后却只剩下了路谦这一根独苗苗,从小寄人篱下艰难度日……
当然,结果肯定是好的,路谦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得以在博学宏词科上大放光彩,成为五十鸿儒之一!
多么励志又催人泪下的故事啊!
还真别说,得亏路谦没有逛坊市的爱好,他每日里都是从书院到明史馆,两点一线间的。哪怕是休沐日好了,他更愿意待在房里听祖宗讲那过去的故事,再不济他还能去书院的藏书阁找书看,或者干脆就是在书院里瞎逛,听其他人吹捧自己。
坊市?不逛的。
酒楼茶馆?不去的。
也因此,他逃过了一劫,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典型。
但程大少爷就没那么幸运了。
又因为他平常并不去金陵等地,蔚县到底只是个小县城,消息也就没那般灵通。即便如此,在五月底这一天,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去。
虽迟,但到。


第16章 以一己之力带劈整个麓山书……
五月初的时候,程表哥就回到了蔚县。一回来就被程大老爷唤到跟前详细的询问了这趟外出的始末,只是还不曾等他说完,就被程大少爷打断了。
程大少爷第一句话就是:“路谦呢?路谦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哪怕很快就知晓了原因,路谦是因为打算在京城苦读三年继续科举,但起码在那一刻,程大少爷是心跳如鼓,差点儿就不行了。
他以为又出现乌龙事件了,路谦又走狗屎运考上了。
幸好不是。
哪怕知晓真相后大松了一口气,程大少爷还不忘刺一句:“族学这般好,他却宁可在外头求学?”
人又没回来,再说这些意义不大。反正,这事儿是翻篇了。
谁能想到呢?都到了这份上,居然还能摊上反转剧情!
因为程家是商户的缘故,再说这都五月了,本届科举彻底结束了,自然也就没人再去打听科举相关的事情。假如程大少爷此时还在麓山书院念书,那兴许能从旁的渠道得知消息。偏生他又退了学,直接导致比旁人晚了好多天,才听说了这事儿。
要怎么形容程大少爷那一刻的心情呢?
当时吧,他人都傻了。
……
为了利益最大化,康熙帝派了不少人手从各个角度宣传此事。
一方面,官府官学等朝廷机构配合默契,将一位求贤若渴的圣上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民间也有人在刻意迎合,意指但凡有才华者,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哪怕是前明遗民,亦能受到朝廷重用。
这些消息对于很多汉人学子而言,无异于惊雷炸响。
在早些时候,多数人都是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很多人心里明白,大明王朝真的没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是黑暗无比。可饶是如此……
我堂堂汉家江山,岂容蛮夷鞑子坐享其成?
但如果,蛮夷鞑子也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呢?
五十鸿儒之中,有那明朝高官显贵的后代,甚至还在考场之中严重违规,换成大明朝,搞不好就是当场人头落地,可放在惜才的康熙帝面前,却被破格录取了。
还有毫无背景可言的布衣书生,放在明朝初期,倒是真有不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例子。可在明朝中后期,官场黑暗贪官横行,还指望能出现像这样一步登天的情况?就算偶有寒门子弟出仕,要么跟那些官僚同流合污,要么就被打压至死。
五十鸿儒却是可以直接面圣阐述自身想法的。
路谦:……并没有。
舆论的力量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说着同样的话,时间一久,哪怕原本认定了的事情也会被动摇的。
还有人说,清廷的科举制度是完全沿用了大明的那一套,衙门官职品阶等等,也都差不多。那岂不是说,清廷其实对大明相当得认可?
又有人指出了一个事实,当年率领大军杀入京城,推翻大明王朝的人……是闯王李自成啊!
人心开始动摇,怀疑的种子落地生根,何时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不过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这是其他人的想法,程大少爷完全没想那么多。
他从懵圈中回过神来,连着说了二三十个“不可能”,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朝廷再怎么胡来,也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出现纰漏。
尤其是……
全家只剩下了他一个独苗苗,自幼寄人篱下艰难度日,一朝考中了举人,虽会试落榜却被主考官看中,亲自举荐去参加博学宏词科,成为了名扬天下的五十鸿儒之一。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随身带个老祖宗 - 分卷阅读3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随身带个老祖宗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章节

正文卷

随身带个老祖宗章节列表在线阅读